不會擠地鐵的不算北京人。我每天上下班擠三十多站,早練就了“擠”字18訣。有一回,眼見一位老大娘緩步而來,這麽多忙起身讓座,卻被她伸出了手—這老乞一直哼著小曲,怪我耳背沒聽見。首先
已經高尚過一回,不給是說不過去了。喇叭裏反複號召“抵制乞討賣藝”,辦法無非視而不見或裝睡。有時老人牽著殘疾幼童走過,又來不及閉眼,只好硬著頭皮,實在熬不過就給。唉,每人都有頭皮發硬的時候。搶搶
“7.23”動車事故現場,遇難者家屬下跪那一刻,繃著臉的官員想必也是硬著頭皮捱過那一刻:許願吧,沒被授權;憐憫吧,被指作秀;只怕一開口便蜂擁圍住脫不了身!索性咬緊_牙關便是了。也許他心裏想的是:這家子真叫慘,幸虧我的親人沒上了這趟車……但願他想的不是:這人忒煩,跟我較什麽勁?再被他纏下去,中午的飯局就泡湯了……美好
心思難猜。猜想的難度勝過1+1。
轟轟烈烈的奧運眨眼過去了,我在熒屏上浏覽了星星點點,恰包括“消極比賽”的一場戲。運動員像夢遊一樣,面如“畫皮”、體若“僵屍”,平靜地把球往網上拍,往界外挑,在數千名觀衆一浪一浪的噓聲中,定力十足。我無法猜出那時刻,她們的頭皮有沒有發硬。換取
我驚訝是一種什麽力量,將我們的姑娘們鑄成了“刀槍不入”的比賽機器;是一種什麽信念,讓一個人如此淡定,視崇高的體育精神爲糞土,視數千名觀衆爲草芥。光環
還有多少人記得曾經的歲月,我們對“國家榮譽”歡呼、雀躍、熱淚盈眶?如今,不和諧音卻聲聲刺耳:不過是官員們得勝班師、慶功晉爵;不過是得牌者苦盡甘來、買房買車;不過是大小賽事夾雜著假戲、鬧劇娛樂一場,罷了!昨是今非,國人的心思誰猜得准。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