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電中國第一艘自主設計建造、亞洲最大的漁業科考船“南鋒號”,近日圓滿完成對中國中沙、西沙海域第4航次的調查,順利返抵廣州。這標誌著中國對南海中南部海域的新一輪漁業資源調查全面完成。這是記者23日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獲悉的。 公仔箱論壇. {4 H: u' Q, [+ B; N
tvb now,tvbnow,bttvb4 f" a( ~- s% E% J9 U7 b
新華社報道,包括黃岩島、南沙群島在內的中國南海中南部海域漁業資源豐富,自古以來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和中國漁民世代作業的傳統漁場。為更系統地推進這一海域的漁業開發,併為維護該海域海洋漁業權益提供全面、科學、權威的數據和資料,中國在2013年專門部署了“南海漁業資源調查與評估”國家財政專項,計劃執行期為5年。
" l9 X, D0 l. j- y) K2 p6 otvb now,tvbnow,bttvb( Q$ U( f* E& a5 `4 W8 P
據承擔該專項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所南海水產研究所相關負責人楊北勝介紹,項目實施當年,中國派出“南鋒號”科考船完成南沙海域4個航次漁業調查,2014年起又執行了中沙、西沙海域4個航次漁業調查任務,調查範圍覆蓋了中國傳統疆界內的南沙、中沙、西沙群島及其附近全部海域。最近的一次調查自2015年1月10日起航,到春節前夕返航。 0 W/ r% Z# s8 n: o8 ~2 s9 T5 S
+ s2 |) n% x5 u _5 Y/ X0 \4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楊北勝說,經過近兩年的系統調查,中國已基本摸清南海中南部海域漁業資源現狀。據初步調查,南沙海域漁業資源蘊藏量約180萬噸,年可捕量50萬至60萬噸,名貴和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有20多種;中沙、西沙海域中層魚資源量為 0.73億至1.72億噸,烏賊現存資源量為400多萬噸,可捕量約300萬噸/年,是中國當前乃至未來可以利用的大宗戰略海洋生物資源。 / | K O% c( A( Z' ^
tvb now,tvbnow,bttvb; J. S, u' n7 t# e
負責該調查的“南鋒號”科考船2010年建成首航,是中國第一艘自行設計、建造的綜合性海洋漁業資源考察船,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漁業科考船。該船配備了精良設備,可將聲吶系統下沉到1500米深度對海底和魚群進行探測,並可探測魚群多少、魚的大小和種類等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