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午,主城區達到35℃。 南岸區南坪西路街邊,71歲老翁姚顯民上身穿著一件用魚鱗縫制的馬甲,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光。“這衣服不僅涼快,還能防刺。”老姚扯起衣角,臉上不無得意。此時,烈日當空,他額頭卻不見一滴汗珠。 姚顯民是銅梁縣人,目前和兒子租住在南坪,每天負責接送上學的孫子。用魚鱗縫衣服,源自他30年前的突發奇想。 老姚說,30年前在老家,他兒子和同伴們到河邊玩耍,偶然抓到一條4公斤多重的草魚。看著比拇指還大的魚鱗,他突發奇想︰銅梁是龍鄉,如果用魚鱗做一條龍肯定很有意思。于是,他把魚鱗悉數收起來。可是等到繪出草圖準備用魚鱗制作時,魚鱗卻因保管不善全壞掉了。 盡管如此,用魚鱗“做點啥名堂”的念頭,開始在老姚腦海中扎根。此後幾十年,由于要養家糊口,老姚一直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去年初,老姚來到兒子租住的南坪。閑來無事,用魚鱗“做點啥名堂”的念頭又閃現出來。說干就干,他花50元請裁縫特制了一件白色里襯的短袖上衣,以此作為魚鱗上衣的載體。 接下來,老姚經常提著塑料袋,到租住地附近的農貿市場轉悠,專門撿魚販留下的魚鱗。面對好奇的詢問,老姚總是笑而不答。另外,他還不時到花鳥市場去買個兒大的金魚,不過,鄰居登門玩耍時,卻不見他家養有金魚。 昨日,魚販、鄰居的疑竇解開了——撿來的魚鱗和金魚的魚鱗都縫到了衣服上。 魚鱗上衣很神奇︰大小不等的魚鱗經特殊處理後,聞不到絲毫魚腥味,且看不到針腳;用針使勁刺,針尖無法穿透衣服;穿上身看似密實、笨重,身上卻很涼快——魚鱗雖然一片接一片縫制,但每塊之間的縫隙很透氣。 “小魚鱗縫6針,大魚鱗縫9針。除草魚、鯽魚、鯉魚的鱗外,還有金魚的鱗。”老姚說,做魚鱗上衣用了近1.4萬片魚鱗,由于圖案或部位不同,鱗片大小要求苛刻,甚至得用腮紅、口紅等化妝品染色。 魚鱗上衣的工藝談不上精湛,但絕對匠心獨具︰里襯用拉鏈跟魚鱗外衣相連,若里襯穿髒可拉開拉鏈換洗;胸前的龍鳳圖案材質除魚鱗外,還有魚鰭或魚尾;龍頭和龍角很難造型,經膠水混合細如火柴根大小的金魚鱗後,不僅異常生動,還威風八面…… “我眼神不太好,每次都戴老花鏡縫制,足足花了15個月才完成。”老姚說,如果三峽博物館願意收藏,他會考慮把魚鱗上衣捐獻出來,作為重慶人支持奧運會的一個見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