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 研粵語中大教授﹕課文朗讀可分工 古文用粵 白話文用普 讀出中文神韻

研粵語中大教授﹕課文朗讀可分工古文用粵 白話文用普讀出中文神韻* O7 e% ?% x/ w( |. n/ Q
, |' z1 m: m7 f: ?8 Q

2 T; v( X' T, g  l" }6 T0 _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 O* `0 L2 w  \% b# t8 M: E% B! B
前財政司長梁錦松早前公開指香港「唔係個個母語都係廣東話」,提倡用普通話教中文,惹來爭議。研究粵語的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鄧思穎表示,按數據香港近九成人都以粵語為母語,粵語作為香港大多數人母語是毋須爭議。對於中文科教學,他認為課文朗讀可有分工,唐詩、宋詞、文言文應用粵語;白話文、新詩則可用普通話。但對於教學語言,他認為母語教學下師生能使用最熟悉的語言,對學生的吸收和教師的表達都有好處。+ @6 k! H7 J; U$ s3 A  H

8 A: Q7 K+ _* g4 h: Kwww2.tvboxnow.com
「用最熟悉語言教學是最理想」
! F: ~8 _& @/ F8 O" `4 L  ptvb now,tvbnow,bttvb
4 e% {% V( ]# J2 i+ r. a* D3 V公仔箱論壇在鄧思穎教授眼中,中文科的任務不止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更包括對學生組織能力的訓練,以傳授中國文化歷史的知識。鄧教授指當初政府推行母語教學的目的,都是希望學生能更直接吸收知識,認為從學科為本的角度,用師生最熟悉的語言教學,學生能充分表達自己,教師教得更得心應手,是最理想的情况。
# j7 e/ }% V9 V. k8 |: e" a* |tvb now,tvbnow,bttvbwww2.tvboxnow.com; W8 W$ ?$ \6 g2 v9 q
港人慣用粵語須尊重
2 u+ }5 Y( X& t) m
- M3 \& c; l5 }tvb now,tvbnow,bttvb對於唐詩宋詞宜用粵語朗讀的觀點,鄧教授解釋主要是由於粵語的語音,與唐宋時期的語音特徵相似,尤其是粵語保留了入聲,故在理解韻文的押韻和平仄方面,會較易體會。相對而言,普通話已扔失入聲字,在「入派三聲」下,部分在唐宋時期應為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入聲字,被「派」到平聲,故以普通話朗讀唐詩宋詞,不易理解當中的押韻。
! s  w0 |1 G4 s, F' p+ Y+ G" _公仔箱論壇

8 c6 _; Y7 [) U! F) U公仔箱論壇對於現代白話文,鄧教授指由於屬北方話體系,用普通話朗讀可能會較合韻律,較易讀出作品的神韻。他解釋普通話有輕聲和兒化等特徵,如「我們(輕聲)的花兒(兒化)」,粵語沒這些特徵,讀起來會很奇怪。鄧教授強調,在今日的香港,提升普通話能力也很重要,認為粵普兩種讀音也需要懂,因都是重要的溝通工具,但從語言角度,香港人慣用粵語,這是事實,須尊重。+ K3 V3 m7 B, I; T! @. G) Y

; d% T6 I9 b9 s6 |. Xwww2.tvboxnow.com既是語言也是方言沒矛盾
( t6 `( n2 T+ x3 @+ ^* O, j1 Ywww2.tvboxnow.com
tvb now,tvbnow,bttvb  V9 ^" r9 M. D1 q
鄧又指出,近年社會對粵語是語言還是方言有很多討論,按照生成語法學的觀點,粵語有音系、詞法、句法的完整體系,是一「真真正正的語言」,這是不需放在社會環境中考慮的。但至於方言的定義,鄧指並非純粹按語言特徵來劃分,而是受政治、地理、社會、文化等非語言因素影響。他認為,根據以上兩種不同的定義,粵語既是語言,也是中國的漢語方言,兩者並沒有矛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港人粵語認識或少過英文
# }$ t) {, Z5 o# bwww2.tvboxnow.com
* Q8 s) ?; f4 ^8 P+ u6 w2 H5 f. P) I- P
作為研究粵語的學者,中大中文系副教授鄧思穎表示,小學時已對粵語感興趣,碩士階段開始研究當時頗冷門的粵語語法。他認為粵語本身有很多特點,但港人對自己的母語「最熟悉又好似最唔熟悉」,因港人多懂說粵語,但認識卻有限,甚至可能比英語和普通話更少,期望常強調「兩文三語」的港人,能對粵語有與英文和普通話同等的重視,多認識粵語。+ G" H, O7 H1 Z+ J7 o0 J

% B# u. C9 s$ @.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研究粵語語法規律
  G# E5 m* a! M  a7 r& d/ m! nwww2.tvboxnow.com3 f$ W* W' X! Z. W  }5 l
鄧去年出版《粵語語法講義》一書,昨在城市大學舉行講座。他指研究粵語語法是希望找出粵語規律,以及其背後道理。他以年輕人常用的「喪」字為例,可說在飯堂「喪食」(意指暴食),但不能說身處的演講廳「喪屬於」城大,但是否能說姚明「喪高」(意指非常高),則或有分歧。他解釋,「喪食」有過程;稱姚明「喪高」,只形容他高的程度,而無過程;而「屬於」沒程度可言,也沒有過程,故不可能用「喪」來形容。www2.tvboxnow.com( F- a0 T2 _+ d" i

% X6 A! v, Q- Nwww2.tvboxnow.com鄧又提到,語言不能封閉,必然會和其他語言接觸,甚至有詞彙借入,他舉例,「今次講座希望讓大家明白粵語好有趣。」一句,聽起來好像沒問題,但粵語本來其實沒有「讓」字,但公眾人物的言論中卻常見這種用法,可見「讓」可能已慢慢進入粵語詞彙。公仔箱論壇- m5 o8 i0 @, s' ^+ P% b

, |$ s' z( i$ m- {公仔箱論壇他強調,在豐富該語言詞彙的同時,隨之而來也會有詞彙消失,例如愈來愈多人會在口語中說「小孩子」,但說「細蚊仔」、「細路哥」等卻愈來愈少,甚至予人「咁講好似好得意」的感覺,但其實「小孩子」並不是粵語本有的詞彙。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