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形容中醫診症就是「三根手指頭,一個小枕頭」。「把脈」,可以說是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中最具特色及代表性的。醫師會用食指、中指及無名指在病人手腕輕輕按其脈搏,俗稱切脈,亦稱脈診、切診。
1 H8 @2 D' T' c% ? U
9 P7 B9 w t3 A/ i* I. [5 n3 otvb now,tvbnow,bttvb脈診看似簡單,其實大有學問,古時醫者診脈是很講究的,首先要擇好時辰,一般認為早上診脈較準確;診脈的環境要清靜,醫者要集中精神,並調和自己的呼吸,用自然均勻的一呼一吸即「一息」作為計算脈象速度的指標。
& ^# J+ {& w0 {7 _; hwww2.tvboxnow.com: C& R; }, f+ a9 B& A
左陰右陽公仔箱論壇! i) J; D1 V- N8 x$ w
把脈的位置,是肺經通過的路線,在大拇指以下,近手腕後一寸長,橈動脈搏動的地方,再分成三截,分別稱為「寸、關、尺」︰首先要定「關脈」, 用手一直向腕下摸,會發現有一小骨頭突起,那就是「關脈」,是橈骨莖突;中指放在此處,再用食指及無名指緊貼,關脈之前為「寸脈」,關脈之後為「尺脈」,統稱「寸、關、尺」3個部位,左右手合共6個部位;診症時,中醫師會按左右兩手的脈象, 而不同的脈位,顯示不同臟腑氣血的情況。
( U% m. A' w: G* A; v% D7 _
( D1 S G/ l; H7 S! Z# L# U/ Ntvb now,tvbnow,bttvb左手屬陰,與血有關,相應的臟腑有心、肝(膽)、腎;右手屬陽,主氣,相應肺、脾(胃)、腎。
- T/ w# _% v. x! A8 V. \5 _從脈動的節奏、形態、強弱、深淺、通暢程度和按壓的部位,可以判斷疾病的根源、性質、抗病的強弱、其進展及預後等。
; S" R7 K) W7 `: b$ g$ }; Etvb now,tvbnow,bttvb! e% a4 N; _, h4 }) q
影響因素
6 p; F6 `% }; M8 c7 k1 L正常的脈象稱為「平」脈,脈動快慢適中,節律均勻, 應指有力柔和從容緩和,每分鐘60至90次,但正常的脈象會因季節、地域、性別、年齡、飲食習慣、體力勞動及情緒波動而出現不同。例如北方人的脈比南方人強實,在炎炎夏日,身體的氣血充盈,脈又會比較有力。到寒冷的冬天,是萬物封藏的季節,氣血也會收斂,要重按才探索到脈象,所以沉脈就會較為普遍。男性脈象比較女性的強,但速度較慢;年紀愈少,速度愈快;嬰孩脈急快,青壯年脈多有力,年長者脈較似琴弦, 按之較硬;肥胖的人脂肪多,阻礙氣血,一般較難取脈,脈多沉;酒後、飽食、運動或情緒激動時,脈多快而有力;腦力勞動者脈多弱於體力勞動者等,這都屬於生理狀態,或暫時性出現,不屬病脈。2 v+ G, V* M# ~
; I- X L) l: \# m- n+ z另外,有趣的是少數人的橈動脈走向異常,不在腕部附近,而在寸口的背側,寸口部位的脈動消失,稱為「反關脈」; 有些則從尺部斜向手背,出現所謂的「斜飛脈」,這都屬常脈,而非病脈。
6 p6 l ~% h H$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