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電/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應對技術研究”日前出台的研究報告顯示,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生產的影響深刻而複雜,總體上加大了減產風險。 1 }4 o2 n# \1 C! \
www2.tvboxnow.com+ G) }2 D1 ~2 l' X. t9 z* n
新華社報道,據該研究負責人、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潘根興介紹,氣候變化影響農業資源的區域配置格局改變、季節分配格局改變;北方和西部升溫下作物潛在生產能力提高、播種面積擴大,但水資源和土壤肥力明顯不匹配,制約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夏季降水普遍略有增加,但極端降雨頻率增加,水資源利用潛力降低;有效水資源時間分佈不均和強烈的變異性導致水資源緊缺地區水資源的脆弱性增加,特別是華北和西北。
# f4 c: L7 y* w; Q( k) V" [公仔箱論壇
+ u7 o& R/ }7 \) W/ c/ K+ u) N" t 潘根興說,氣候變化下暖幹化改變了土壤—生態系統水循環,植物需水增加而土壤墑情下降,乾旱威脅將成為中國農業生產的最頻繁和普遍的減產風險因子;華北和西北土壤次生鹽鹼化加重,進一步削弱農業生產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持續兩年的完整生育期氣候變化試驗揭示,升溫對水稻和小麥產量的負效應超過了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對水稻和小麥作物的增產效應。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I. B) U$ P. ~- A: E8 s! Y
公仔箱論壇" z$ G3 G; {* U! \7 m# h
研究還發現,過去50年的氣候變化,在年均溫普遍升高的總體趨勢下,北部較南部升溫顯著。潛在適宜種植區北移明顯,其中玉米的潛在種植區擴大最為明顯。同時,年降水量呈波動上升趨勢,特別是夏季和冬季,秋季降雨量顯著降低,全國乾燥度升高,華北尤為明顯。無論是播種面積還是潛在生產能力,玉米成為最適應氣候變化的種植業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