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 母親患癌逝世 勇敢無私捐贈 醫科生:小心處理每具遺體

母親患癌逝世 勇敢無私捐贈 醫科生:小心處理每具遺
8 q, Q$ x8 w6 z: S6 H) G) T$ btvb now,tvbnow,bttvb
: G, e) L5 F' y/ E( A
港大二年級醫科生劉珮行親母於2013年患末期乳癌逝世後,選擇將遺體捐予大學作眼科研究,今日作為醫科生的她,感受更深,她稱「她們捐贈自己的遺體予陌生人,而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我們實習,以免我們真正在手術時下錯一刀,這是好勇敢、無私的決定,我會好小心處理每一具遺體。」
2 G; q5 \0 a6 b, {, e$ H) u: ^www2.tvboxnow.com  
5 K! I, f# b2 H# y7 T6 l&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劉珮行昨日在港大一個記者會上稱,其母親生前受不少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希望在火化前能以遺留下的軀殼幫助其他人,因此她對於解剖「大體老師」有更深的感受,她稱雖然醫科生有實質的理論及書本要學習,但可以真正接觸到遺體,其感覺與在書本上看到的是截然不同,「書本上的照片,我們根本摸不到。而且身體上有好多細節,例如用手術刀分開皮及脂肪時要避免觸及神經系統,其實這些我們都是要重複做,才達致熟能生巧。
9 a$ B2 X4 d4 e) a7 k3 a0 P3 Jtvb now,tvbnow,bttvb  . X3 }- F# K/ |% P- X
接受問卷市民51%願捐贈) Q% p2 k. o! R+ p
  www2.tvboxnow.com) V+ _/ p! M$ g: E( U% f
另外,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及衞生教育研究所為了進一步研究香港市民對遺體捐贈的意向,去年8月展開了首個相關的全港電話問卷調查。研究由港大研究員設計,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執行,他們成功訪問了638名年滿18歲的香港居民。受訪者中,有84%聽過遺體捐贈,在這群人士當中,願意捐贈的有51%之多。公仔箱論壇' f6 j2 B# l) @+ E6 O# J. K;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 D+ @0 u
醫學及衞生教育研究所及解剖學系副教授陳立基表示,這次研究結果顯示市民對遺體捐贈態度正面。他認為,儘管在亞洲文化裏死亡及遺體解剖仍然是一個忌諱,但仍看到很多香港人願意考慮捐贈遺體作醫學研究及教育用途,希望回饋世界及對他人有所貢獻。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3 i) G# o7 y, w$ p
  www2.tvboxnow.com% U% ?, z& j8 L: {2 ?
另外,他又發現跟遺體捐贈意願有關的因素包括年輕、單身、沒有子女或受養人、有解剖經驗及願意捐贈器官。而港大遺體捐贈計劃亦將會繼續致力讓公眾明白,捐贈來的遺體必定會受到尊重及尊嚴地對待。www2.tvboxnow.com" O6 w# J' X5 k; p
  % h0 Y1 F5 G2 R+ D! O" c
「大體老師」多用在醫科解剖課上,讓學生學習人體結構,熟習日後替不同病人施手術。由於手術枱有限,現時平均為910位學生共同解剖一具屍體,而每位學生為「大體老師」落刀之前,均須進行一些儀式。劉珮行說:「我們會先看『大體老師』生前一些片段,了解她們過去的生平,然後進行默哀,以表示對她們的尊重。」為了讓學生更加尊重每一具遺體,學校不單會舉行工作坊,讓學生討論生死意義;同時,亦會要求學生於解剖後,撰寫反思生死的文章,思考生死的意義,使得他們珍惜每個捐贈者。
1 b, y/ f! r, g- K2 Z0 l! E  
6 e4 y* A) a" d2 r& S+ Cwww2.tvboxnow.com骨灰還家屬完成死者使命
1 q$ H5 f9 g0 Q) gtvb now,tvbnow,bttvb  
- |) |0 u+ h* Z) u& M5 ytvb now,tvbnow,bttvb由於接受遺體未必會即時被採用,因此港大一般會與捐贈者家屬簽訂合約,表明捐贈者的骨灰將會在14年內歸還。完成了整個課堂,「大體老師」的遺體便會送往火化,火化後的骨灰將會交回家屬的手上,而她們可以選擇自己安葬,或於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紀念壁下葬,象徵捐贈者完成了最後的偉大使命。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醫學院擴建接收更多遺www2.tvboxnow.com# T5 p8 P+ U: ~
公仔箱論壇6 u) p% @* [# y1 ]) J
隨着時代轉變及媒體宣傳,愈來愈多人樂意以不同方式延續生命,但市民的熱心參與,亦成為了香港大學醫學院的一大挑戰。香港大學解剖學系副教授陳立基昨日表示,現時醫學院最多只能存放7080具遺體,去年則僅接收了28具遺體,他希望醫學院擴建後可以接收更多遺體,配合未來學生人數增加,及研究發展需要。5 H/ B8 u; Z! b/ b  f* e
  
9 E$ s4 j" r4 \( v" u" q* F$ V7 Z暫婉拒部分捐贈者申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O! [) K  O) `" _6 M% h# C
  
8 n7 H1 j1 _* ^3 L; _1 H% m早於三、四十年前便有人開始捐贈遺體,不過,陳立基指出,當時大約只一至兩個遺體捐贈者。隨着時代變更,自2007年起,便有愈來愈多人認識「大體老師」,愈來愈多人願意捐贈,他表示,高峰期時曾經試過一年接收了約50具遺體。
+ k0 t+ f% u, `! O, C5 o, E0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 E2 e5 f! W# ~, j0 G
他表示,雖然遺體捐贈反應一年比一年理想,現時亦已經有4,0005,000名市民登記了遺體捐贈計劃,但需求仍然持續。不過,他亦指出,現時接收遺體有一大限制,「我們現時只有23張手術枱予學生解剖,同時醫學院最多亦只能存放7080具遺體。」因此,他們近年亦要忍痛拒絕部分捐贈者的申請。有見及此,港大最近亦宣布會擴建醫學院,希望未來可以容納更多遺體,讓更多醫生、醫科生或研究員可以使用遺體進行醫學研究。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