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六大簋」比併+ a* y- \* }. W+ f3 f& j
踏入年尾,又是頒獎典禮「分豬肉」的高峰期。豬肉獎都好要?其實「太公分豬肉」是以往圍村習俗,每逢大時大節,只有村中男丁才可分得豬肉,而獲豬肉者,當然也代表分得丁權和土地,所以自然人人爭住要。本月2至5日舉行了首屆香港客家文化節,其中一個活動「客家美食之燜豬肉大賽」,名副其實的「豬肉獎」就在大埔林村誕生。比賽旨在熱鬧高興,但這塊豬肉卻背負着客家人的前世今生。
9 Y7 n2 p& P T4 Y7 A: U& Wwww2.tvboxnow.comwww2.tvboxnow.com! U, y: g+ u2 ?7 J0 _ u
客家人本是北方人,由秦漢至清代,經多次遷徙而散落南方各地。其漢族祖先居於中原,因戰亂由黃河一帶大批南遷至長江沿岸,其後再向南移至閩南及福建,部分客家人並繼續南遷至梅州、惠州、中山、香港及台灣等地定居。+ @6 u3 y; K D/ Y1 _6 ~! Z. ?
tvb now,tvbnow,bttvb5 o% B' m! z$ G! G; `; j8 Q
這段遷徙史,直接影響客家菜的特色。昔日客家人,以長期居於貧困山區的農家為主,所謂「靠山食山」,就是多吃山珍,少以海味和魚鮮入饌,平時以青菜為主食,被視為下欄的內臟,客家人一樣物盡其用煮出好餸,菜式講究分量不重裝飾,形成「吃野、吃粗、吃雜」的客家菜特色,最緊要實際。
, Z& |; I# h0 u# F' J$ E: Ctvb now,tvbnow,bttvb
- c% K: e% n% f+ g1 C/ t公仔箱論壇由於客家人長期遷徙,習慣以鹽醃食物方便儲存攜帶,各種鹹菜、菜甫和鹽焗雞等,都成為了今天客家菜的樑柱。除了「鹹」,客家菜也講求「油」、「濃」和「香」,好讓昔日勞動量大的客家人,可以補充礦物質和熱量,而香口濃味的菜式,則令人特別開胃。( |% b9 u5 ^! ?; K$ ^, K
( t) H7 ^0 ]0 d9 [7 K長期遷徙 孕育粗吃文化當然今天各省各地的客家菜,都因應氣候資源的不同而有差別,但都大同小異,如本地圍村的客家人,就以燜豬肉作為一道代表性大菜,客家美食燜豬肉比賽召集人林祿榮(圓圖)說﹕「以前一講『去食豬肉囉』,就代表村內有人在祠堂前的空地擺酒結婚。」這名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校長,是大埔林村客家原居民,他憶述昔日過年,圍村上下男的燜肉,女的宰雞鴨,小孩就蒐集鴨毛,跟前來收買的人換火柴。
9 M# ^- K- j/ X) m1 O0 ^
4 P, h% g" X$ B% s「客家圍村人每逢喜慶會食『九大簋』,並非如本地圍村人般吃盆菜。」林祿榮指客家人只在春秋二祭上山祭祖「食山頭」時,由於不便攜帶太多碗碟,才會以盆菜代替。燜豬肉是九大簋的指定菜式,採用半肥瘦五花腩,切件,煏出油分後,再以南乳、麵豉醬、蒜頭、花椒、八角、大小茴香、片糖及老抽燜約45分鐘而成,「看醬料,就知條村有幾富貴(或幾窮)」。
1 a! h5 G6 x$ v- z6 T( {) y4 t% Itvb now,tvbnow,bttvb
, t" Y6 h1 i* ^; D9 v2 D+ [3 v公仔箱論壇除了燜豬肉,比賽當日還有鹽焗雞及魚鰾湯兩道指定菜式,各參賽食肆另提供自選3道菜,合共「六大簋」。
" F/ L i1 C0 d3 F3 ?5 e4 _7 ?2 t4 y) G8 a
昔日流動的客家人又以鹽醃着雞肉,以布包裹攜帶上路,而鹽焗雞也是九大簋必備菜式之一。主理「客家好棧」的客家廚師倪振邦表示,鹽焗雞又名鹹雞,「廣東人的切雞強調肉質滑溜,客家的鹹雞則是講究鹹鮮,口味不同」。做法是先以草果(又稱草豆蔻)、肉桂皮及八角等調味,再以粗鹽將雞肉醃焗至熟,連雞骨都有陣陣鹹鮮。tvb now,tvbnow,bttvb1 ~8 [: U4 ]/ F! t& {
6 m" J3 I2 }6 L- ^0 l九大簋必備燜豬肉鹽焗雞至於魚鰾湯,對樸實的客家人來說,地位好比鮑參翅肚。魚鰾即魚卜,昔日客家人會加工成海味留待喜慶節日拿來款客,以豬骨上湯燜,鹹香的魚鰾如海綿一樣,吸收湯汁變得飽滿。新派的客家菜,漸漸對「鹹」和「油」有所節制,並開始講究賣相,像客家好棧的魚鰾湯,改用新鮮魚鰾,以雞湯泡浸而成,口味較傳統的清甜,魚鰾爽滑鮮香。
?6 y j! i6 g
- [2 l7 p' R2 W# W F$ S g公仔箱論壇倪振邦又以從河源蒐羅回來的薯絲、芥菜乾和黃豆等土產食材,炮製出客家十大名菜之一的連平薯絲煲、菜乾煲和香煎梅縣肉,都是河源傳統客家菜,即日至12月21日於客家好棧供應,無緣參加燜豬肉盛宴的人,也可一嘗當日菜式。tvb now,tvbnow,bttvb' J# h- P;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