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3-18 06:29 AM 編輯 tvb now,tvbnow,bttvb& H9 T0 l* g6 u! m2 A) C$ y
公仔箱論壇* ]( b" e; E) K* \
日本未亂 中港先亂? 盧峯
+ g& H2 ]) ]- h7 W7 ktvb now,tvbnow,bttvb, B0 [+ n9 K# x+ H' I; }
在核輻射近距離直接威脅下的日本民眾雖然憂心忡忡,雖然被深重的危機弄得心緒不靈,雖然久久看不到希望的曙光,但他們仍然保持冷靜沉着,沒有恐慌,沒有自亂陣腳,沒有被謠言煽動,沒有出現人潮搶購那些無任何科學根據的抗輻射物資。
$ [# k: s1 x V- b' b+ [公仔箱論壇' S! y6 Y" y- d j ^# ]+ t$ f
在距離核電廠過千公里的中國各大城市包括香港、澳門,在遠離輻射塵直接威脅的中國城市,民眾包括香港一些市民卻陣腳大亂,自行製造危機。從昨天大清早開始, 大批民眾就湧到超級市場、雜貨店、街市掃貨,把貨架上的所有食鹽買清光,後來的向隅者紛紛鼓譟投訴存貨太少,要求超市補貨。一時間,各大城市都出現長長的公仔箱論壇5 e: Z# N f/ }8 x& }! _
買鹽人龍,大家都惴惴不安,人心惶惶,彷彿出了甚麼大危機。不明就裡的人甚至可能以為發生核事故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國,而是中國的核電廠!公仔箱論壇$ o$ n! d4 y, c' _8 F
# {( r. n6 s! i# @; E0 b7 d公仔箱論壇那中國各地民眾包括部份香港市民為甚麼會突然搶購食鹽呢?據說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有傳言說鹽含有碘之類的物質,吃進身體可以抗輻射;第二是說鹽的生產可能受輻射污染,需要早作儲備;第三是其他人都在搶購,不想執輸便跟其他人一起排隊搶購。
# U/ K0 h8 w5 H$ c5 V( ~8 d. ktvb now,tvbnow,bttvbwww2.tvboxnow.com8 s9 b6 R- D( j4 A: p
在重大天災人禍期間,在情況及前景不明朗的時候,人心虛怯是免不了的事,各種各樣的假消息、假資料四處流散也不奇怪,特別是在網絡、 facebook、手機年代,一條沒有證據、根據的流言很容易在瞬間傳遍不同地方,引發不理性的反應。只是,食鹽可以抗輻射的說法不但沒有任何科學根據, 跟一般常識、常理也不相符。單單因為這樣無稽的說法就引來多個大城市民眾恐慌搶購,這充份反映中國民眾包括部份香港市民連基本的科學常識也欠奉,連基本的防災知識意識也缺乏,容易變成驚弓之鳥,被不法商人、居心叵測的人利用魚肉!若果這樣的素質不改善,真正有災難臨頭時不管中國或香港都很容易自亂陣腳,令災情進一步惡化。
( W, v' h k+ Y4 F1 D- M公仔箱論壇
( Z1 y3 E7 ?/ @$ P. Z& _" N( G/ ttvb now,tvbnow,bttvb當然,防災知識、意識不足不僅僅是市民個人的問題,也跟社會條件、政府政策不足有關。以內地為例,資訊長期受政府嚴格控制,民眾往往無法從正式渠道了解事件的真相,必須依賴非正式途徑或小道消息補充。久而久之,民眾便容易聽信流言,出現非理性反應。
4 b4 N9 @( Z$ F公仔箱論壇, H0 G3 ^1 w- A( z
另一方面,防災抗災知識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透過教育、訓練、演習逐步培養。日本民眾在地震、海嘯中的冷靜沉着表現就是月復月、年復年的教育、演習成果。他們清楚知道事故前該作甚麼準備,事故中該如何對應,事故後該如何逃生。中國、香港民眾卻欠缺這方面的教育及訓練,出現事故包括核威脅時自然手忙腳亂。8 R3 k6 ~6 @0 W5 K& ~; ^+ q
9 e, \. [& c. J2 W8 p/ ntvb now,tvbnow,bttvb自八十年代末興建大亞灣核電廠後,核電及核事故已成了近在眼前的事,已成了必須認真面對的事。可惜歷年來電廠、港英政府及特區政府只是不斷強調核電廠非常安全,不大願意討論風險問題,也沒有大力宣傳應對核事故的方法,更不要說組織緊急應變演習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市民對核安全知識的了解相當零碎有限,如何/ L6 E( F) B* m- D: x- } J/ G+ T
應對災難更是茫無頭緒。結果當有威脅臨近時,市民便容易失去方寸,進退失據,甚至被無根據的流言騙倒。
( i0 X7 O) h8 ]1 y1 w3 A2 itvb now,tvbnow,bttvbwww2.tvboxnow.com! X2 X* S# w/ \9 T7 O2 _9 N
我們認為,今次日本核輻射危機雖然未必直接影響香港,但由於內地特別是廣東省大力發展核電,核安全問題將會是個長期問題,揮之不去。要避免昨天那種自亂陣腳、「自己嚇自己」的情況,最根本的做法是培養抗災知識及意識,包括加強核事故應對方法的宣傳教育,讓市民明白甚麼該做甚麼不該做,讓市民有能力判斷消息的可信性,從而提升市民、社會對謠言的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