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白色巨塔裡誰很可悲?

「血汗工廠」,大多數人都知道是指什麼,但如今出現「血汗醫院」之說。醫療改革基金會發表報告,說台灣有些大醫院嚴重剝削醫事人力,院內的藥師、護士、甚至醫師都人手不足,工作過勞。這份報告發表之後,聯合報繼續報導了北部醫院鬧護士荒的情形;也有護理人員投書,稱「在台灣當護士真是件可悲的事」。! U: y( ]" S) }  ^/ X& h# H
護士工作搶手,護理人員卻自稱「可悲」,其間的人力供需和工作合理度一定出了問題。台灣各大醫院的護士工作重、工時長,恐怕連病患看在眼裡都能知道。尤其如果再觀察一下重症和慢性病房裡,有多少病患家庭額外聘雇私人看護日夜輪班,外籍照護工長期以醫院為家,分攤了(原本不被允許的)抽痰、餵藥等工作。在這些私人花費提供的人力支援之外,護士仍忙得不可開交,可想見醫院人力不足何等嚴重。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 w( X+ J8 b3 T6 e0 `
問題出在那裡?有些醫院喊冤,說不是不願增聘人力,而是招不到人;這只是問題的一小部分,畢竟市場自有供需法則,招不到人就應合理調整待遇。而按照醫改會和護理人員的說法,衛生署要求的人力門檻太低,已經低於先進國家標準,致使醫療人員本來就工作負擔太重;很多醫院甚且還發生超時工作違規、出勤紀錄不實等情況,更惡劣的是趕在衛生署評鑑之前才趕緊補人力充數。如果這些指控屬實,那麼,衛生署的監督和規範機制是結構性原因,加上醫院的「賺錢至上」態度造成惡性循環。公仔箱論壇* y, O. J' p, R+ r/ \4 ]
日前爆發署立醫院弊案,我們曾質問,醫療行業人命關天,但予外界的印象,到底事關「救人」比較多還是「賺錢」比較多。而這行業中顯然還有嚴重的階層化問題,從行政主管到所謂大醫師、小醫師,以及醫技和護理人員之間,存在著薪資和工作量的極大差異。醫師是台灣諸多資優生第一志願搶進的領域,但這整個行業需要合理的人力配置和工作條件支撐。衛生署應速進行徹底的改革和把關,否則,不只是護理人員自嘆可悲,若醫療品質下降,在台灣當病人才真是可悲! ' J6 F' ?, Q1 s
. T! i/ N( M9 Y$ m
                                 【2011/04/22 聯合晚報】
1

評分次數

  • aa00

流蜉戀華露,碌碌競朝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