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聞或新聞 誰說才算數? 鄭漢良' O. F2 h1 ^, A! ?1 p& b1 i. _$ I: B& ]
* B5 B- l; J+ ]6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港府最近醜聞不斷,政府和高官聲望難免被拖低。據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民調顯示,特首曾蔭權的民望繼續插水,分別跌至四八.二以及四八.八分,不及格。而中文大學所做調查,三位司長中,除律政司黃仁龍之外,下屆特首熱門人選的政務司唐英年,以及財政司曾俊華都跌落五十分及格的紅線之下。
, K1 x$ D! V( O1 u8 ^ Ftvb now,tvbnow,bttvb$ l2 f' F3 z' j: Q8 I
中大研究所分析認為,近期港府屢傳負面消息,包括特首質疑有人濫用司法程序阻礙港珠澳大橋工程是為了達到一己政治私利之說,被批評干預司法獨立;另又有多名高官住所被揭發有違章僭建物等,導致政府聲望下跌。香港大學民調更是在僭建風暴以及干預司法獨立言行之前進行,但曾蔭權的得分已跌至六年前出任特首以來的新低。- T5 Z* c, m1 D4 U' `' o
tvb now,tvbnow,bttvb% _0 S* L9 y$ ?1 g
到底什麼是政治醜聞?國情或地方民情之不同,是決定一件事物屬於政治醜聞,還是屬於狗咬人的新聞。例如尼克遜總統私下授權幕僚僱人撬門進入民主黨位於水門大廈的辦公室,偷取競選對手資料,在美國是足可導致總統下台的政治醜聞;但,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被指涉嫌通姦又與多個女人有染,卻依然能穩坐權位不倒。又例如在台灣,八八風災肆虐之際,執政黨高官與家人慶祝爸爸節未有立刻趕到災區,是一個政治醜聞。但高雄水災時市長陳菊跑回家睡午覺三個小時,卻只是一宗新聞。這是南北風土民情的差別,影響了什麼是醜聞的定義。tvb now,tvbnow,bttvb3 j4 h* ]7 P" ~
0 N4 q1 T l: e0 G! _& p6 c對其他很多地方而言,曾蔭權名下物業的露台,用玻璃帷幕窗違建密封,就算是違反了建築條例,也根本不會是宗新聞,更遑論引發管治危機了。他被指干擾司法獨立的言論,在其他國家更可能被視為是一個負責任政府的應分之舉。tvb now,tvbnow,bttvb" f1 s+ G5 _) q% \: f! d9 p
+ w1 y1 N) O8 h公仔箱論壇美國密歇根大學「羅伯特伍德約翰遜基金會」學者奈漢Nyhan教授,上個月發表《潛在中的醜聞》論文,他以美國政情為研究的根據,解釋何謂政治醜聞,及政治和傳媒促成總統觸犯所謂醜聞的影響力。
+ Q6 x. P; ~! G公仔箱論壇$ {1 X4 Y# T/ S9 p
奈漢教授首先釐清了政治醜聞的定義。他說,大多數人都認為當權者行為不檢,即構成政治醜聞,但其實政治醜聞應被了解是:一個得到精英階層廣泛接納的「當權者做了錯事」的認知,而背後促成這個認知的力量,主要就是政治和傳媒推動。; S3 T0 l& p( f! p$ S! d w$ J6 z3 _
* @2 c0 t; [. X4 q- o# R$ k$ K9 {奈漢指出,站在政治操作層面而言,每當執政者民望處於低潮時,反對派相信社會對當權者的醜聞需求殷切,因此加強向傳媒「餵料」,在惡性循環之下,儘管所謂證據薄弱,政治醜聞亦會應運而生。相反,如果反對派認為執政者聲望高漲,催生醜聞的迫切性亦相對減少。其次,以傳媒角度來看,如果碰上新聞旺季,傳媒通常對所謂的醜聞不表熱心,因為有太多其他炙手可熱的新聞搶佔版面,但如碰上新聞淡季,追逐揭發醜聞的成本相對減輕,傳媒於是竭盡所能,四出派駐狗仔隊,不惜翻箱倒櫃,哪怕只是捕風捉影的「證據」,已足可將一宗本非醜聞的新聞,成為頭版醜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Z% c1 j" u; f2 n$ G
www2.tvboxnow.com" k& K, U; i0 H$ v
最有趣者,就是奈漢根據《華盛頓郵報》檔案所做的統計顯示,歐巴馬即將打破小布希所保持的美國總統最長時間沒有發生醜聞的紀錄。奈漢的計算準則是,任何涉及白宮而有「醜聞」scandal這個字眼的新聞上了《華郵》頭版的,就算是符合醜聞定義。奈漢的數據顯示,小布希上任三十四個月後,才爆發第一宗醜聞(美國中情局幹員身分疑被政府自己人洩露),歐巴馬現在也接近二十九個月的無「醜」一身輕。如果奈漢的計算準確,歐巴馬身犯醜聞,恐怕為時不遠。
" p! q- G8 N" W4 _- ^tvb now,tvbnow,bttvbwww2.tvboxnow.com% b8 \; |5 ]/ ^/ n7 U
曾蔭權因此也不必太在乎這些所謂醜聞,奈漢所做的研究,是以民主制度的美國作為對象,與曾蔭權境況大有不同,至於曾蔭權知法犯法名下物業擁有違章建築是否是醜聞,倒要看他在北京的那幾個選民的態度,香港報紙吵個翻天,也不一定是醜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