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假洋鬼子”為何還在時髦

7月13日,達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莊秀華(中)出席情況介紹會。

    達芬奇家具的“密碼”被央視曝光後,騰訊網做了一個名為《假洋鬼子豈止“達芬奇” 》的專題,從衣食住行呈現中國品牌冠以外國名稱或者自稱“外國制造”的狀況。其中“衣”有“美國”PPG襯衣,“意大利品牌”卡爾丹頓;“食”有“日本”味千拉面、“法國”合生元;“住”有“英國”傑士邦、“美國”阿詩丹頓、“法國”尚瑪可……
" C; e  }$ @! Y& N" `- Vwww2.tvboxnow.com    這種“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種給品牌貼胸毛隆鼻梁的情況,反映了很實在的價值觀念,已經不能再用“崇洋媚外”這個陳詞濫調來描述了。* H; H% |( p, ]% u
    對商家來說,他們才不是為了虛榮。一張3萬元的床能賣到30萬元,這就是“洋裝”和“胸毛”帶來的奇跡!
/ d9 n7 i. U# Z+ ^  T    對買家來說,他們也不都是傻瓜。“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消費者愛上洋品牌,是經驗傳授的結果:多數真正的洋品牌就是比國產品牌好;它們不但質量較好,而且使用更為安全,不像許多國產貨,屢傳有假有毒,還經常沒用幾天就宣布罷工。盡管國產產品如今已能佔領世界各國的平價商場,但能夠“出國”的產品大都不是耐用品,技術含量不高,消費者好用則用,不好用則棄,這遠不足以抵消“崇洋”情結。www2.tvboxnow.com" D0 g& j, A) j
    這些年,中國在世界經濟賽跑中可謂捷報頻傳:經濟總量已經奪得世界亞軍,日用小商品也被擺上外國商店的貨架,中國富豪能夠牛叉哄哄地進軍外國房地產行業,掃蕩外國奢侈品市場,連發達國家的人也開始跑到中國打工……所有這一切似乎都在顯示,中國正在強大,“假洋鬼子”正在失去市場。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5 S6 T$ G: q! N$ O7 z5 h
    然而,“假洋鬼子”還能在中國吃香的現實,應該讓那些開始做自大夢的人有所警醒了———當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裏都潛藏著各種各樣的“恐怖分子”時,你還看不出這個自大是加了膨化劑的自大?
- Q, O3 V  n- K  Y- S  Q/ e1 cwww2.tvboxnow.com    世界都公認中國人聰明,能夠創造許多奇跡,但為什麼我們連基本產品都無法獲得本國消費者的信賴?為什麼還要去冒充“洋鬼子”?www2.tvboxnow.com/ C- A6 ~" c7 Q! v- b
    問題的主要症結在于,我們有勞力有能力,但總是情不自禁地把勞力能力用在坑蒙拐騙的歪門邪道上。當然,這並非中國人的特有天性。國外學者研究表明,自私是地球人的普遍天性,因此他們一直在針對這一天性,制定出一係列限制自私過度膨脹的法律條規,把“自私”圍困在嚴密監控的籠子裏,讓它無法肆虐。而我們卻基于“性本善”的人性假定,一廂情願地過分相信人的自覺性,總希望用道德勸勉來激發人性的善意,卻疏于建立有效的監督監控體係。缺乏嚴格有效的監控和懲戒,就讓“私欲”看到了可乘罅隙。實際上,不控就是放縱,過低的行業通關標準(如牛奶等)和懲罰手段也是一種放縱。
7 ~/ {3 b2 H4 e8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然而,僅僅從人性假定上看問題未免膚淺,利益勾連才是不願建立和實施監督監控體係的根本路障。如果說過低行業通關標準能讓假惡醜輕易跨欄而過,那麼,利益可“通關”則是假惡醜暢通無阻的通行證!(何龍)

洋品牌“秒殺”國貨與媚外無關

      近日央視揭了達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老底,披露其意大利“原裝進口貨”實為出口返銷且質量不合格。北大才子孔慶東教授在其一檔《孔和尚有話說》的網絡視頻節目中告誡國人:“不要崇洋媚外,國外的東西一樣不靠譜”。網絡視頻上也有人說教,“不要迷信洋品牌了”。www2.tvboxnow.com# P9 N) ], B+ e% Z9 X! n8 T
  中國人自己海外注冊或者在國內虛構一個洋品牌,再來掏中國人的腰包,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為其歸因,存在兩種不同的思路:一是指責中國人“崇洋媚外”,以為如果中國人不迷信洋品牌,就不會有人設計假洋品牌的陷阱;一是反求諸“國貨”,關注國內企業發展策略,關注“中國制造”存在的問題。
: C% E3 F8 Q0 F" itvb now,tvbnow,bttvb  現在是全球化時代,企業跨國經營,商品跨國生產與銷售。市場已經全球化了,指責國人“崇洋媚外”、“迷信洋品牌”,很可能只是一種成見與偏見。中國民用汽車保有量7000萬輛,其中洋品牌有多少?我們幾乎天天進家樂福、逛沃爾瑪,我們用的手機、看的電視甚至吃的也多是洋品牌,豈非人人崇洋媚外?“崇洋媚外”是一根道德大棒,但用之于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已經與現實格格不入。 tvb now,tvbnow,bttvb. ?' o0 g. x5 j! n+ Y: G0 q4 b
  現在中國與其他國家相互開放市場,“中國制造”充斥世界,而外國貨也打入中國。中國人買洋貨還是“國貨”,取決于人們的需求、偏好、購買力,由此形成人們的消費策略和取向。堅持買“國貨”,未必出于愛國;經常消費洋品牌,也未必是因為“迷信”。有些人有錢,花高價買點洋貨,原因就在于他有錢,買得起。有人喜歡意式、法式家具,不過是他的某種偏好,跟“迷信”還是大有區別的。tvb now,tvbnow,bttvb# f4 y, ?/ |+ O1 }+ @
  必須承認,“國貨”與洋品牌之間確實存在質量差距,這是長期的社會歷史原因造成的。1840年以後,中國人驚見洋人的船堅炮利與商品的物美價廉,開始“師夷長技”。現在,我們的高鐵技術已超邁歐日,但更多的商品還是洋品牌佔優,這是不爭的事實。消費者貨比三家,如果洋品牌“價貴物不美”,中國人也不至于反復上當;舍“國貨”而選擇洋品牌,本身就折射出洋貨的市場信譽。
* J) |7 j9 }0 `3 U# q$ l' x  假洋品牌在國內猖獗,這不是洋貨和洋品牌的錯,相反它恰恰暴露了我們的“內部問題”。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制造假洋貨的不是洋人,而是我們自己;二是並非洋品牌出了質量問題,而是“中國制造”質量不合格。深層次問題則是:部分中國企業無心立足長遠,跟洋品牌試比高下,而多投機取巧的短期行為。更有甚者,幹脆幹起坑蒙拐騙的勾當,制造假冒偽劣產品,謀財害命,傷天害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p9 O* l' p6 z' u) E
  有人以為,只要中國人不“崇洋媚外”了,假洋品牌自然就沒有市場了。問題是,在今日中國,買洋貨已經成為人們的日常行為,合情合理合法。洋品牌有基本的質量保障,其設計新穎、引領潮流,有消費者“迷信”似也不足為奇。僅僅從質量和信譽來講,消費者如果有支付能力,他也會舍“國貨”而取洋品牌。如果“中國制造”不放棄投機策略,致力于以質取勝,理性的消費者就會形成洋品牌偏好。( r; ~) a& E- Z2 z
  正確的解決之道是,“國貨”洗心革面,把質量、費效比搞上去,使自己成為消費者一個可靠的選擇。攻擊“崇洋媚外”的心態,實際上是一種唯心主義進路,如果“中國制造”不給人質量可靠的預期,任何道德說教都注定會失敗。(楊于澤)

誰在縱容假“洋貨”泛濫

      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品牌消費意識和消費心態。同時完善市場監管,對賣天價蒙騙消費者的行為嚴懲不貸。
7 _% G' U# ]0 W1 |% e5 M& b1 `" p
* Y# f9 |. D- s- }" N" N$ F公仔箱論壇  達芬奇家居號稱“意大利原產”卻被曝產于國內,“洋奶粉”施恩、澳優卻僅在國內有售,“源自美國”的阿詩丹頓熱水器和“意大利時裝品牌”卡爾丹頓也是國產貨……仰仗洋品牌標注超高價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原因何在?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l, T$ j4 h* y8 T7 z
  首先要譴責的,當然是挂羊頭賣狗肉之徒。所謂品牌戰略是現代市場競爭的高級形態,品牌是企業營銷的重要策略和依托。透視林林總總的假洋品牌,貼上洋標簽,打出“原裝進口”,身價就可以幾倍十幾倍地增值,普普通通的一個挎包就能搖身一變成為標榜身份的奢侈品。這樣的企業故意混淆視聽,渾水摸魚,僅從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角度,至少是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理應受到譴責和懲處。! D, e* Z- F) H  j
  其次是監管方面的空白,讓一些廠商能堂而皇之地打“擦邊球”,逃避監管。消費者僅憑肉眼並不能看出達芬奇家具的原產地、用料、工藝,更難判斷其真實品質。正是監管的漏洞才讓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利益無法得到保障。! A3 l- y, I* T5 W! K
  其實,假洋貨泛濫的根子還在于公眾普遍存在的崇洋消費心態。“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洋貨貴有貴的道理”、“價廉物美的是低檔貨”……長期以來形成的這種消費心理,在一些先富起來的人群中不斷膨脹,對國外市場知之甚少卻盲目追求所謂的歐陸風情,奢華享受,往往是自己當了“冤大頭”還趾高氣揚。tvb now,tvbnow,bttvb6 {/ N! X9 G2 [4 E" R0 B2 H1 Q% S
  殊不知,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進,我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工廠”、“世界市場”,國內生產的絕大部分大眾消費品質量和款式與世界潮流之間的差距大為縮小。不僅如此,我們的許多工廠還成為世界著名品牌的制造商、代工廠。在這樣的背景下盲目崇尚“洋貨”,花上幾十萬元購買洋品牌,其質量還不如標價普通商場中只售一兩千元的國貨,這種行為不但不時尚,反而很可笑。
, N- l% p1 l% @! u8 ~9 a公仔箱論壇  隨著化粧品、家具、服裝等零售領域“國外便宜國內奇貴”的現象逐漸披露,越來越多的洋品牌進入公眾視野。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真假洋品牌的質量、定價問題日益受到輿論的關注。曝光的目的不是擊垮一兩家企業,而是讓消費者樹立正確的品牌消費意識和消費心態。同時,必須完善市場監管,將那些以次充好的品牌擋在門外,對賣天價蒙騙消費者的行為嚴懲不貸。(林麗鸝)

假“洋貨”迷人眼,別讓“淚奔”迷人心 (何勇海)

達芬奇家居總經理潘莊秀華在發布會上哭訴


) f. C6 e. s' f% htvb now,tvbnow,bttvb    13日下午,身陷“產地門”的達芬奇家居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令人意外的是,該公司總經理潘莊秀華在發布會上大談自己的“創業史”,多次淚灑現場,請大家理解她的壓力,卻沒給記者提問機會。面對洶涌而至的疑問,她僅僅鞠了個躬就匆匆離去,發布會草草收場。(7月14日《華西都市報》)tvb now,tvbnow,bttvb* ^% P* ]# ^7 T% F0 S4 q
    不可否認,從純粹的“人”的角度看,潘莊秀華這位華裔女子,雖在商海叱吒風雲多年,但她並非鐵人。如今身陷風口浪尖和輿論漩渦,飆淚發布會,也許能贏得一絲同情。然而,從公司“掌舵人”的角度看,潘莊秀華又不值得我們濫施同情。畢竟,市場不相信眼淚、也不相信企業的不道德。
% K7 U& |$ ]. {  k$ l) }tvb now,tvbnow,bttvb    市場究竟相信什麼?市場只相信事實和真相。此前央視記者長達半年多調查,曝光的事實早已明白地擺在公眾面前,這兩天各地工商局的調查結果也相繼出爐,有圖有真相,還有其自身承認“部分品牌國產”,言猶在耳。達芬奇老總再怎麼賣力辯解,再怎麼“淚雨滂沱”,也“衝刷”不掉板上釘釘的欺詐中國消費者之事實。希望用眼淚博得別人同情,甚至希望用眼淚乞求輿論放其一馬,只能是徒勞。tvb now,tvbnow,bttvb/ Z$ G- q1 B9 [/ L8 U. u0 @
    市場也相信消費者的感受和訴求。接受央視採訪的消費者就曾指出,達芬奇“天價”家具竟然散發出強烈的刺鼻氣味,尺寸也有縮水。“產地門”曝光後,其他消費者也紛紛反映,去達芬奇看家具感覺“超級貴,且用料超級差,甲醇味相當濃烈”。消費者的感受,以及被欺騙後的訴求,不會因為潘莊秀華不斷強調的創業艱辛而改變。
% `+ v% b/ `  \; w3 T/ n9 i    在女老總“淚奔”背後,公眾所看到的,是達芬奇家具高層對公眾的回應缺乏最起碼的誠意。你跟她講欺詐,她跟你講創業,你跟她講賠償,她跟你飆眼淚。如此姿態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不僅沒有誠意,甚至還有些霸道。女老總不斷打斷媒體的追問,使媒體沒機會提問,還極盡辯解之能事。請問,企業創業艱難,是不是就可以不顧消費者利益而造假?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個自稱在中國大陸開店是出于“孝心”和“驕傲”、“完全是出于民族感情”的企業家,何以做出欺騙欺詐中國消費者之事實呢!
% w  }, T( y6 [* htvb now,tvbnow,bttvb    假“洋貨”迷人眼,不能讓“淚奔”再迷亂人心。因此,在消費者及輿論對達芬奇家具高聲喊打的當下,有關監管部門切莫被其女老總的“淚奔”所惑,而應該充分關切消費者的利益訴求,對相關企業涉嫌欺詐的行為一查到底。否則,出了事拿“淚奔”玩“過家家”的,可能就不只是達芬奇家具一家了。缺乏誠意的“煽情牌”不可能挽回消費者的信任,對于企業而言,唯有誠信經營,才能在市場上站穩陣腳,反之,就必然要被市場所淘汰。
1

評分次數

  • aa00

这世界很多知名品牌都是中国生产的
  F# Q: w  y$ [5 g7 G$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贴个牌就成外国货了
1

評分次數

  • aa00

行業協會為達芬奇開脫是一種縱容 (馮海寧)

    達芬奇家具造假事件日前鬧得沸沸揚揚。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達芬奇事件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說國內所賣的進口家具都是以假亂真。大家的質疑存在常識問題,其實,國際品牌可以有不同的生產地,只要標明產地即可。產品從中國出口,再進口到中國,只要符合法律規定,是可以的。”(7月18日《東方早報》)www2.tvboxnow.com3 ^0 P9 i* x2 J5 q' B% l6 `3 q
    達芬奇出現造假醜聞,作為行業協會不但不反思,反而為達芬奇開脫,讓人難以接受。一方面,雖然達芬奇事件不具有普遍性,但絕對不是個例,這種造假現象早已經成為行業公開秘密。另一方面,“出口再進口合法就行”的說法不能讓人信服,難道說騙子公司利用法律漏洞、監管缺位玩“出口再進口”的把戲就可行嗎?tvb now,tvbnow,bttvb) K! ]' w* q7 l8 x
    在我看來,很多企業玩“出口再進口”的把戲,不僅僅是欺騙消費者,像達芬奇家具一樣在保稅區裏兜一圈,把自己偽裝成100%原裝進口,然後就漲價10倍賣給消費者;而且,“出口再進口”還會帶來國際貿易摩擦,2007年有媒體就披露,學名叫做“國貨出口復進口”業務在過去26年增長了3056倍,直至巨額的貿易順差把中國推上國際舞臺的風口浪尖。
+ t4 l8 c+ Y8 U& e! i公仔箱論壇    可見,“出口再進口”不但造成消費環節很多矛盾,同時還加劇了國際貿易摩擦。因此,“出口再進口合法就行”的說法站不住腳,監管部門必須警惕這一現象。我們還要意識到,“出口再進口”已經變成了不少行業的“潛規則”,據報道中國家具乃至衛浴、地板、瓷磚,甚至服裝等多個行業都存在“假洋鬼子”,企業欺詐現象廣泛存在。
1 I( h2 C2 {( K& W3 V( D4 g# j    顯而易見,達芬奇事件不僅是達芬奇公司的恥辱,更是中國家具行業的恥辱,因為行業協會對這種公開的秘密長期聽之任之。如果家具協會加強行業自律,積極協助監管部門規范行業發展,我想不管是達芬奇還是其它的“假洋鬼子”,都很難多年欺騙中國消費者。難道說一個行業的“潛規則”行業協會一點都不清楚嗎?0 c( l9 W. f+ ?3 U; x0 J, m" {
    事已至此,達芬奇的“密碼”基本上全部破解了。據說達芬奇家具1998年進入中國,13年間一直沒有“遭遇”執法部門的質量抽檢,監管部門不作為是第一個“密碼”。消費者長期盲目崇拜“洋品牌”,是達芬奇的第二個“密碼”。達芬奇公司長期欺騙消費者,缺少道德血液,是第三個“密碼”。行業協會對害群之馬不加以清除,視而不見甚至有意開脫,是第三個“密碼”。
6 Y; G1 U( A' n& {    但遺憾的是,目前無論是各地監管部門還是行業協會,都在圍繞一個人人喊打的達芬奇在做文章,而沒有打開視野,延展檢查范圍,揪出更多“達芬奇”,更沒有進行深刻的反思。這意味著一旦達芬奇事件降溫後淡出媒體,家具行業“出口再進口”的“潛規則”還會繼續存在下去坑害消費者,而消費者拿家具行業“潛規則” 似乎一點辦法都沒有。
0 p% }1 s0 P- X: ^7 C1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筆者認為,行業協會是行業健康發展的維護者,不是行業的“開脫協會”、“包庇協會”。消費者質疑達芬奇事件並不存在常識問題,存在常識問題的恰恰是行業協會。行業協會要意識到,為達芬奇開脫、包庇達芬奇,只能使問題淺層次暴露,而深層次的問題則可能被掩蓋了,如惡性腫瘤一般繼續危害行業健康。為此,整頓家具行業必須重拳出擊,全面“體檢”。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