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濟南大中小學將開設廉潔教育課程。鄭筱萸受賄案件被作為反面典型選入《廉潔教育讀本》初中教材中。有家長對此提出質疑:對中小學生進行廉潔教育,是不是搞錯了對象(9月2日《齊魯晚報》)。
# _* ?$ a W- w# z# {" L+ M# Mwww2.tvboxnow.com 的確,與掌握權力的人相比,學生離權力很遠、離貪腐很遠,似乎沒有展開廉潔教育的必要。所以,家長們才會覺得,如果真的要大張旗鼓地教育,也應該先對那些有可能不廉潔的人進行重點教育才對。可是,教育的目的從來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教育的目的在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于培養人、塑造人。而貪腐行為恰恰是因為價值觀出了問題。假如,廉潔教育可以引導學生養成和建立正確的做人準則、權力觀念,他們的人生當然可能會因為此時的教育而受到影響,甚至影響到他們成人以後的處事原則與規則意識。如果,我們把教育看成是人的培養,把貪腐看成是人的異化,則教育內容中包含廉潔教育也算是對症下藥。tvb now,tvbnow,bttvb7 h# U( H! [, o" d" U5 ?
同時,對學生進行廉潔教育未必是形式主義。任何活動、任何事物都會以一定的形式存在,沒有形式也就沒有了具體的載體和外形。當然,形式上的過于追求或者忽視內容的本末倒置,都會導致形式主義的產生。但這並不意味著某種活動形式就一定是形式主義。以對學生的廉潔教育為例,只要這樣的教育是符合學生接受特點的,只要這樣的教育是符合教學基本規律的,誰能說這種教育是一種形式主義?所以,是否是虛張聲勢的形式主義,並不取決于形式本身,而是取決于活動的執行者,看他們是否把這件事當成一件大事,並努力去完成。假如做到了這一點,廉潔教育也就不會淪為空洞的形式主義。
# U7 r3 W$ n+ c 從教育的角度看,面向孩子的廉潔課程可以開設,但同時,從社會的角度看,在開設廉潔教育課程的同時,更應該完善社會的法治建設,培養社會的規則意識,以讓那些接受了廉潔教育的孩子能夠看到社會的正確示范,從而理論聯係實際,做一個廉潔奉公的人。此時,孩子們的信仰和信念才能在良好的社會風氣中得到保存。否則,結果只能是學校教育敗給“社會教育”。(李劭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