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生化研究學位近年吸引很多中國及日韓學生攻讀,但美國科研職位短缺嚴重,卻影響到亞洲學生出路,部分生物學博士生有感欠缺出路,甚至在畢業前轉讀經濟,盼「搵真銀」。
7 v3 F4 i% V" C3 Z; y公仔箱論壇( q$ s( p) i }
有內地過來人表示,很多中國醫學院畢業生受獎學金及出國機會吸引赴美留學,部分人甚至放棄醫生專業,先赴美改行讀生物,然後「再謀」其他出路,只是「再謀出路」並不容易。 他直言,當年在美國讀生物學博士期間,已發現一個現象——博士班絕大多數是中國留學生,其次是印度人、日本人和韓國人,「美國人學生物的,怎麼那揦少?當年我們系有一位美國博士生,快畢業那年他居然退學,改行學經濟去了」。tvb now,tvbnow,bttvb5 E7 J0 h' ?! V4 h* m, c" |
7 c7 _1 x v7 w0 y0 vwww2.tvboxnow.com棄讀醫赴美 華生就業難
& n _+ N9 ^" i" t# J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0 Q: z% G9 `3 r3 e/ {; {
他指出,其實除了生物學,不少科研領域的博士也面對搵工困難。「在科研領域,你必須發現新的現象和規律。但自然界未被發現的新領域是有限的。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狄拉克曾說,那時(20世紀初)二流甚至三流的物理學家也能做一流的工作,現在,一流物理學家能找到二流的工作都非常困難。」3 f5 D3 r& U R: h( r" T( k* k% n- `
/ E, W, g* x! I& }3 w
說話能力礙搵工
& U6 ?! }8 Y5 e* F3 a. |+ {$ I, S1 [' ^
他指出,在加拿大,許多博士畢業的電子工程師年薪,只有高壓電線工人的一半,而後者只是高中畢業。「我認識過一位岩體力學博士。他告訴我,畢業後他找到一份薪水微薄的專業工作,但只幹了4個月就被裁員。兩年來他只能在夜間超市打工。」目前美國博士短缺的領域,包括護理、商學(諸如會計等)、社會工作等。雖然美國的社會工作專業就業前景好,但涉足的中國留學生卻很少。他解釋﹕「中國學生擅長搞研究、很會考試,但說話不行,閱讀寫作也較弱,成了找工絆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