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的議題再度端上檯面。文化部長龍應台繼續補提公視董事候選人名單,也對出缺的審查委員提出新的人選,希望二十五日的審查會能一舉通過,補足董事人選,讓延宕三年的第五屆董事會得以開始正常運作。
& J& G, F1 r9 X5 otvb now,tvbnow,bttvb
9 d, ^ ^/ N: f0 x/ c平心而論,輿論對這個議題已厭煩到不想再聽;龍部長剛上任時提出董事名單讓人眼睛一亮的那種期待氣氛,也已呈彈性疲乏。上月,龍部長自己脫口說出公視爭議是「國際醜聞」,並說再這樣下去,她也贊成「廢公視」,可見問題已鬧到須破釜沉舟作出決斷的時刻。這次審查會,若繼續演出藍綠互鬥「誰怕誰」的鬧劇,歹戲拖棚讓民眾忍無可忍,公視也許便到了該「謝謝收看」的地步。
' c( y) ]+ w% Q, @& S l公仔箱論壇
( @/ q! i: l* J8 \tvb now,tvbnow,bttvb公視曾帶給觀眾不少美好的回憶。二○○○年播出「人間四月天」引發的熱潮,曾因反應熱烈而造成公視網站當機;之後,公視自製的文學大戲「橘子紅了」,亦評價不錯。歷年得獎紀錄,在金鐘獎、金穗獎皆班班可數,常態性節目如「我們的島」和兒童節目也都建立了口碑。也因此,台灣公視曾自期能作為「華人世界的BBC」。
4 J4 ?/ F$ j* u2 _, j1 P4 b' U公仔箱論壇
/ g6 j# |& s& V1 A但近年公視董事會的爭議,不僅損傷了公視形象,也搞砸了觀眾的胃口。很多人看不懂爭議的焦點何在,只知藍綠惡鬥既存在於董事會內部的派系之爭(曾發生過董事互提訴訟),也出現在審查會裡兩派角力相持不下(第五屆董事會提名審查多次流產,光在龍應台手裡已是第三度補提名單)。這種情景,稱之「醜聞」,確不為過。
! |7 w8 o# J1 x$ Z/ r' s: f5 k4 \0 r' T1 z: S( T: h2 k
公共電視本來是威權時代反對政府壟斷、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時代產物,設計上具有「超越政治」的精神。不料,為了維持審查會的「藍綠平衡」,反而搞成了雙方角力、尾大不掉的局面。公視內部多年來已培養出專業熟練的員工,也只能把董事會之爭看成「帝力於我何有哉」,默默在工作崗位上努力維持節目的製播。但這種局面,這種工作氣氛,過一天算一天,有「公共」二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嗎?公視還有願景可言嗎?tvb now,tvbnow,bttvb, a% L& ^) J7 W( t: q&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 w3 q% h, ~. p5 h% C6 T b9 ^
「公共」二字,使公視在表象上被視為「屬於公眾所有」;但不客氣地講,現在公視的你爭我奪,恐怕只剩預算堪稱「來自公眾」。早年公視法曾有「政府編列預算獎助逐年降低、自籌經費比例逐年提高」的要求,旨在督促公視把節目做好,獲得觀眾認同後,能逐漸走向「財源獨立」的方向。但這條被公視內部自嘲為「漸凍人條款」的設計,經過修法後,栓住了政府每年固定的預算補助,卻也降低了推促公視「自立」的動力。0 c- |! s1 e" C2 M: m
* ^, K, P) }4 f+ _* r
勿以為公視拿政府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妨看看他山之石:連美國公視的紅牌節目「芝麻街」,由於在去年總統大選時曾引發爭辯,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批評政府赤字之下種種不當開支,直言不贊成政府補貼公共電視。羅姆尼提此主張的那場辯論,還因此民氣大升,對歐巴馬形成威脅。可見,即使由芝麻街節目裡「大鳥」陪伴長大的美國人,對政府不惜預算赤字以補貼公共電視,也會有不同看法。
- l! y6 I c: @1 W, `
: g0 j5 ~' W# V& l因此,如果台灣藍綠勢力繼續將公視當成政治戰場,不但將扼殺公視向英國BBC、日本NHK看齊的機會,也可能引發納稅人對公視存在價值的質疑和否定。若果真走到那一步,台灣公視的命運,恐怕也就將失掉其「公共」的意義,而可能步上希臘政府下令關閉具七十五年歷史的公視的後塵了。
; s( C8 `3 W+ |
( `( x3 v0 U/ k1 T+ `2 H i4 K4 wtvb now,tvbnow,bttvb儘管希臘法院已下令暫停執行該項命令,但希臘公視的處境,已顯示全球公共電視除了BBC、NHK等成功範例之外,尚有可以被迫「退場」的「希臘模式」。台灣藍綠惡鬥,政府財政困難,公視若自己表現再不爭氣……,種種內外因素夾攻,難道真要讓台灣公視走向「希臘化」的命運?
* N, r+ c# x8 p) h' ~7 V公仔箱論壇9 ?0 e6 a( x; I0 ^( U/ x! z
【2013/06/19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