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別再用口水治水 正視地層下陷

康芮颱風剛過,政客口水四射。每遇淹水,養殖業抽取地下水,必成眾矢之的。這究竟代表養殖漁民的執迷不悔,還是官員執政無能? 六○至七○年代,政府為改善沿海居民生活,鼓勵把沿海許多低窪與不適合稻作生產地區,改輔導從事水產養殖,儘管先天條件不理想,但是業者苦幹實幹,把許多荒地變成魚塭,並養出全球驚豔的高經濟魚蝦類,為台灣賺進大筆外匯。 然而,由於當初並沒有考量淡水供應問題,且產業發展過快,超出政府想像,在水源短缺情況下,為了順利養殖,業者採自力救濟方式,自行掘井抽取地下水補充,相關單位也沒有適時遏止,才會導致部分地區地層下陷,這是事實,漁業界也無需否認;但是,其他產業長期抽取地下水用量,恐怕亦是主因之一,卻被有意無意忽略,讓養殖業者單獨承受各界多年的指責。 如今許多沿海地區早在海平面之下,連排除積水都極為困難,對於這些地區,是否要再盲目投下龐大的治水經費,政府必須三思。 面對地層下陷的事實,政府除了要找出造成地層下陷的原因(非只養殖漁業),對症下藥外,在水產養殖方面,除了考慮改變養殖經營與土地經濟利用模式,讓沿海居民不再靠養殖業為生外,可透過航照圖,標示出台灣主要養殖魚塭分布及地層下陷區位,並依照嚴重程度,將其劃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三種,分別施予不同的解決方法。 對於輕度地區:補助設立循環水設施、嚴格監控養殖進排放水、實施環境生態標章認證、輔導生態養殖等;中度地區:設置水產養殖科技專區,統一處理排放水;重度地區:鼓勵休養並制定退場機制、規畫成大型的蓄水區、洩洪道等緩衝區、休閒漁業區等,針對不同程度的病症,施以不同的處方,能如此治水,國土或有不再流失的一天。
& V0 h5 J# x# D公仔箱論壇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