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寒窗苦讀望門嘆 誰憐學子撲位忙

寒窗苦讀望門嘆 誰憐學子撲位忙
+ i" j" w8 l# u; ftvb now,tvbnow,bttvb1 @5 E- E6 C" ]) M" H" `4 r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古人早就為人們指出教育的重要性,來到現代社會,教育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沒有教育就沒有人才,沒有人才就沒有未來。然而遺憾的是,偏偏香港教育千瘡百孔,問題多多,尤其是大學學位嚴重不足,令莘莘學子徬徨不已。
9 T( d4 ^8 Q& ^, s, m7 X" T" p! c

8 o8 e0 ~& y" J- }tvb now,tvbnow,bttvb大學聯招昨日放榜,與往年一樣,又是一半歡喜一半憂愁。今年在中學文憑試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資格的學生有二萬七千多人,其中一萬四千五百多人透過聯招獲八間大學取錄,另外一萬三千多人失意於聯招,只能轉報自資學位或入讀副學士課程,導致各自資院校又出現一陣撲位潮。6 _& G) C. F0 @& V8 s

9 v) |" v' l# T8 lwww2.tvboxnow.com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年文憑試或聯招放榜,人們總是將眼光放在那些幸運者身上,例如產生了多少名狀元、狀元進了哪間大學、選讀了甚麼科目等等,但很少有人會關心那些名落孫山、徬徨無助的學生。對於這班失意學生來說,十幾年寒窗苦讀,經過重重關卡,結果因大學學位不足而被拒於門外,心中的失望和迷茫可想而知。
0 T- b* y# w2 D
. K% n0 L; I1 e9 b  R# B: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有人說,香港教育只培養了少數精英,卻製造了大量失敗者,可謂一語中的。在每年約八萬名文憑試考生中,只有不足兩成可以升讀本港大學,確實是幸運者少、失敗者多,難怪青少年問題愈來愈嚴重。
2 p! W/ `* `1 K- T# U& h0 S9 a/ g- E8 _$ q
其實,大學學位不足的問題由來已久,社會要求增加學位的呼聲從來沒有停止過,奈何港府一直無動於衷。十多年來,大學資助學位一直維持在不足一萬五千個,導致每年都有大批考獲入讀資格的學生望門興嘆;加上前朝政府好大喜功,以發展教育產業為名,將大學的非本地生比例由百分之十增至百分之二十,進一步減少本地學生入讀大學機會。香港枉稱經濟發達地區,但大學一年級資助學額只佔適齡人口一成八,遠遠低於歐美國家的六至八成,與台灣約九成錄取率更是無法相提並論。即使與新加坡相比,香港也是相形見絀,新加坡超過六成中學畢業生可以升讀大學或理工等大專院校,這又豈是香港所能望其項背。
% G6 I  y2 h' {'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3 e# f+ S+ d8 g
世界早已進入知識型經濟時代,而香港教育十幾年來一直在原地踏步,可謂咄咄怪事。港府高喊經濟轉型多年,至今依然一事無成,主要就是因為教育失敗。須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港府不肯增加大學學位,勞動人口質素無法提升,經濟轉型根本無從談起。其實,早在董建華時代,當局已揚言要發展區域教育樞紐,並提出六成學生接受大專教育的目標;到了曾蔭權時代,更狂言要發展教育產業。可惜官僚眼高手低,宏圖大計統統淪為空談,只製造了副學士這種不倫不類的怪胎,成為各院校的財路,害苦了無數學生。www2.tvboxnow.com& ^7 g* r4 M) C0 K# h
' L8 q3 R* e- T  R0 w  `, d0 R& z
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而香港的大學之道則是令無數學生行人止步,望門興嘆,這不僅是莘莘學子的不幸,也是整個社會的不幸。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