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盧日明/誰的詩意棲居?

城市化和人口增長是本世紀必須面對的挑戰。要接受人口高密度的城市,就需要先接受對移民和他者的「好客」與「關愛」,接受文化差異的多元生活場所。「詩意地棲居」固然浪漫,但在充滿社會不平等、財富不均的城市裡,卻是充滿吊詭和諷刺性的。它是反國際主義的,也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資源更完好分配的問題。# X3 _# K" v2 M5 t9 r
1.公仔箱論壇3 u; M4 G  W/ E$ F
在科技、資訊與全球化主導的世代,我們是活在一個不確定性和偶然性突增的世界裡。因此,我們想盡方法(很多時候是不自覺地)尋求安全感、確定感、舒服感與歸屬感。2 B/ n( B* o7 J- k4 F2 M
在想像「居住」方面,更是如此。
0 P/ F  J; s3 h. Q  z. a: gwww2.tvboxnow.com2.公仔箱論壇& ?4 f# F! g* ~
幾個月前,在上海書城裡看到一個主題書展覽;乘電梯上樓時,書展就陳列在最顯眼的地方,標示牌上打著鮮明的標題:閱讀建築 ▪ 尋找詩意的棲居。這標語想必受到建築現象學的啟發。展出的書籍環繞著房屋與建築設計,也包括一些旅遊和哲學、散文書。其中,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的著作《詩·語言·思》也在其中。此書內有其名篇〈人詩意地棲居〉(Poetically Man Dwells)和〈築、居、思〉(Building, Dwelling, Thinking),引起我的無限遐想。
* p- ]  I8 {; N' h& W9 R; i上海書城裡的書展:「閱讀建築·尋找詩意的棲居」www2.tvboxnow.com  V7 n; ^& i* Z* {  @1 i& H
3.
( E* R8 g: K. F5 R公仔箱論壇城市化是廿一世紀的一大問題。
& k3 c( j2 ?  s& G8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今天的人類大都是城市居民或移民,他們一邊在塑造著越來越多元化的城市,同時也被這些城市所塑造著。今日,全球的七十億人口中,超過一半人已經被城市化。目前,接近二億的人口居住在他們原生地以外的地方。1990年後,這個數據就躍升了26%。
, b" d! V: A9 d- W: p$ @0 Z$ {與其同時,國家以內的移居現象也越見普遍。中國的十三億五百萬人口中,超過一半已居住在城市地區。這些城市移民正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潮。今天,中國的城市人口已經相等於美國人口的兩倍
; q+ X, Z! l- {. r  ntvb now,tvbnow,bttvb4.
# ^5 u  t2 c# D5 ?& r" x# b公仔箱論壇城市化帶來的空間水泥化以及城鄉分裂式發展,是中國當下的大問題。法國哲學家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lo)常用「速度」解讀當代政治、社會、建築與城市的問題。在大拆大建的中國,城市化速度之快,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我們大可乾脆地說她是被速度所催眠。在變化極速變遷的環境中,歷史記憶與空間記憶嚴重受損,更加上未來經濟前景不明確之下,尋求安定之感油然而生。tvb now,tvbnow,bttvb- N+ r1 @8 R* y% F
現在,建築與居所的促銷講求「慢生活」、「回歸自然」、「山水城市」、「田園家居」、「桃花源」、「都市森林」,以及之前提到的「詩意棲居」等等。「回歸自然」與「詩意棲居」的「慢生活」就是對應著「快」發展與變化而衍生的。公仔箱論壇( s+ O9 C" K9 V" ]
「山水城市」在中國( j! e# p" H8 B; [% G% o
聽說網路鼻祖伯納李(Tim Bernes-Lee)曾說過,當人們把精力都投向網路,一切都走向電子化的同時,人類又會無限響往回歸大自然。這些網路精英賺了錢之後,就在山上蓋房子,看著周圍的樹木,就滿足了。www2.tvboxnow.com6 x9 z6 S# S' X! m; B5 g  P2 [; u
5.www2.tvboxnow.com( ?% y$ s6 d1 a) `1 C4 _
說回海德格的〈人詩意地棲居〉和〈築、居、思〉。" ^" |, Y4 ]2 C+ G0 c$ m4 S
在晚期對於空間、地方與存在的思考中,海德格批判現代過於理性化了人類的存在,直接展現在〈建、居、思〉一文。雖然此文是針對二戰後房屋短缺問題而發表,作為廿世紀最精彩的哲學家之一的海德格,給予建築師的不是具體的構建方法。他主要是挑戰一種現代思維,即:誤以為提供了房子,就能在戰後給予人們一種在家感和歸屬感。海氏認為,房子的建造關乎人們是否能達成自然與真確的存在,也就是他所說的棲居(dwelling),或「讓安居」。海氏是要挑戰都會居民重新學習如何棲居。為了解釋能啟動「棲居」的建築過程,海氏提出多種建築意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在德國黑森林中有兩百年歷史的本土農舍。tvb now,tvbnow,bttvb7 O: W  @- E3 j: O6 k: O- x! C" A: l
公仔箱論壇  D3 \. H% N# \# O1 a0 R* R" X8 ]

& s) j& F/ y! `; ^" e儘管海氏也曾說:一個卡車司機也可能是在路上有安居的感覺,也即是說,移動也是重要的。但一般引用海氏這篇文章的意旨,都是專注在棲居必需是在一個有固定場所與有約定界限的地方。這也是很多人引用海氏這文章來強調「地方精神」或「場所精神」(genius loci)之故。海德格的農舍為這種概念提供一個模範。tvb now,tvbnow,bttvb6 O$ \( U  q/ s! T4 o
海氏自然不會認為當代建築師已解決「棲居」(「讓安居」)的問題。- C; j" P. p% h- ^% o/ e
6.
5 |8 e" W6 X- ~挪用哲學家的語言「詩意地棲居」來商業包裝建築計劃或造屋業,不能完全一笑置之,因為,其背後傳達的意涵是有爭議性的。
2 G/ e# p; s* Z公仔箱論壇以中國為例,我只想談兩點,即是移民與人口密度問題。- }( k5 ?. Q- b0 x2 [( {6 ]/ a* Y) J
「棲居」與「移民」的概念是有一種張力的。「讓安居」與「棲居」(dwelling)的概念,潛伏著一種對土地、血緣和家園(國)的意識形態,可衍生出國族和本土意識。也即是說,它能促成排他性極高的意識。源自於對純真存在的要求,把海氏的棲居推到極端,就是維持一種純真家園(即一個不受他人污染的家園)的居住方式與場所。這種鄉願對於廿一世紀全球化移民的時代是很不協調的。法國哲學家李歐塔(Jean-François Lyotard)就曾反對海氏的建築觀,而提倡一種 排除地方精神,更開放的建築,能夠包容流動的、變移的、離散的各種複雜當代存在狀態:也即是一種切合「巨型都會」的生活形態。
% x( A$ r( \/ K9 I在中國,移民的比例可大得很,大多數大型的城市其實都是移民城市,別的省份移民來到大城市,因為戶口的關係,往往被迫生活在被邊緣化的「城中村」,生活素質與本城人相差實在太遠了。中國大城市無節制的蔓延也是快速地在進行著。同時,一個個活生生的「城中村」 被無情地鏟除消滅以作為城市美化建設之用。公仔箱論壇0 X6 y& N: C3 S5 d
廣州城中村
. g. _4 G2 m4 Q7 W5 U" w; m  l7.
/ |  ^+ e& R, j7 h% [$ l公仔箱論壇當下的生活方式與建築應謹記,不要掉入兩極化/二元化的城市格局,也是就思想家法農(Frantz Fanon)所說的殖民二元城市的格局。
' H; P1 m/ }3 P- c/ G+ a) d- Ztvb now,tvbnow,bttvb每個城市都有它的破陋空間。法農在《大地的不幸者》(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裡說,分裂或二元的殖民城市存在著兩個區域,裡頭是兩種無法協調的元素,本城人的城區堅固結實、燈火明亮,而另一個城區則是飢餓的,這裡缺乏麵包、肉、鞋子、燈光。
% ~9 n- ?# W1 J2 d& L: T這種分裂的空間和分裂的城市(divided cities)也在今天的移民城市裡重覆著,一邊是少數的富貴人家,另一邊則是許多窮困苦難的城市貧民。! O* e1 z9 t- B  W2 u$ N( D
晚期的法國哲學家德希達(Jacques Derrida)也就講好客(hospitality),推崇對他者和外來者的容忍與關愛。延用到城市,是對城市裡移民和他者的「好客」和「關懷」。
- V( Z" P5 j, M: G- [分裂的城市
# V9 H% D2 W; }' P; ?% j5 x% l8.8 f8 d- j8 J- P6 i
建築屋業講求「詩意地棲居」時展現一種低密度城市生活的浪漫想法,以為居住在一個人口較少、低密度的城市(即使遠離 市中心)是更好的生活。但這種像「花園城市」般建立在小型城鎮共同體生活基礎上的理想主義,現在已經開始受到挑戰了。更多的研究和數據已顯示,支持高密度生活的現代城市形態的重要性。正如在研究像香港和東京這種密集城市,發現擁擠城市中,更密集的生活和建築條件具有更大的減少資源消耗的內在潛力。tvb now,tvbnow,bttvb/ `; v" {' N( ]* P. L
寧波舊城區一景:舊街坊和街景正在消失中。
3 Z# u7 o5 {6 L0 u+ k# s  uwww2.tvboxnow.com要接受人口高密度的城市,就需要先接受對移民和他者的「好客」與「關愛」,接受文化差異的多元生活場所。
. y5 T- G7 G+ O2 m%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換句話說,「詩意地棲居」固然浪漫,但在充滿社會不平等、財富不均的城市裡,卻是充滿吊詭和諷刺性的。它是反國際主義的,也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資源更完好分配的問題。
- L) U2 K6 l. {" T& {, ^% ~tvb now,tvbnow,bttvb9.1 b) Z' }! m! Y' F& T2 x
城市化和人口增長是這個世紀必須面對的挑戰。我們再回到海氏的〈築、居、思〉原旨。人類的存在問題是不能用建築房子,即使是「詩意地棲居」似的房子來達成的。www2.tvboxnow.com5 \7 I# A- E  Q4 W
正好相反。當我們抱有這樣的想法時,正好就是遺忘了真正的存在的問題,也無視人類共同的苦難。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