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亦生:玩小股東的遊戲
2 n, W! \' d6 f7 s4 c0 M
' @" U1 X9 Z6 q. ~
2 a. ^' v+ _: A2 E繼阿里巴巴之後,生產智能電話的小米又話到美國上市,原因同樣是要把同股不同權列為先決條件。我相信,港交所(388)又會開始發功,叫市場「袋住先」,要所有法例都為它鳴鑼開道。不過,這與減稅一樣,你問公司要不要,佢一定話要,但實情又是否非要不可。
. Z: z1 E' i/ p- U4 k, @. ~tvb now,tvbnow,bttvb
% m$ x, y5 E- p, h# y"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金融時報》的Lex專欄最近用了較特別的角度,比較了兩隻手機遊戲股的表現,相當有趣,一隻是以德州撲克及FarmVille而聲名大噪的Zynga, 一隻則是以CandyCrush享譽game界的King Digital。前者因為新作乏善足陳,收入及用戶均節節下降,最近還要裁員及關閉北京辦事處節流,股價創上市以來新低。後者則因為脫胎自Candy Crush的Soda Saga銷情不俗,收入錄得上升之餘,股價亦擺脫了上市初期的低迷,上周股價節節上升,收復了不少失地,股價表現把Zynga遠遠甩在身後。tvb now,tvbnow,bttvb- }1 L+ T6 c8 q8 A# Y
. K2 n* x( Q5 v$ N
4 q5 V& x6 }- h+ s公仔箱論壇同股不同權 科企際遇大不同www2.tvboxnow.com+ x4 G; [* `1 Y' D# W
, c1 G6 H( H7 H6 f) Z; P7 ?3 c
本來,兩隻股份一隻閉翳一隻得米,反映各自的創意、市場觸角及執行力的差異,還有何微言大義之處?《金時》的角度,竟着眼於同股不同權。原來Zynga沿用 多達三類股份結構,可說把同股不同權發揮到極致,創辦人MarkPincus持有的超級投票權股份,每股有七十股投票權,而上市前入股的創投基金所持有的股份,亦每股有七股投票權。
% J" a- Q+ j( E1 K f# I. Dwww2.tvboxnow.com
$ Q" m+ G' R8 }& F5 P1 ztvb now,tvbnow,bttvb正因如此,Pincus可以用少於一成股權控制着公司逾六成的投票權,足以主宰公司的發展,即使大家已不再對他寄予厚望,而他亦早於前年辭去行政總裁一職。相比之下King Digital沒有標榜獨樹一幟的企業文化,也不擔心街外股東會迫令管理層變得短視,只持有11%的創辦人亦不怕因此被敵意收購失去控制權,大巧不工,繼續沿用普普通通的一票一權制度。www2.tvboxnow.com! v) d* ?4 `1 n" h I9 g, S3 a8 o* M
tvb now,tvbnow,bttvb; y( z$ X* z8 Z/ O( {% X3 v
從來不認為,同股不同權是決定一家科網公司成敗的關鍵,有了它公司不會曉飛,沒有它也不會舉步維艱,如果創辦人駕馭有方,無論大小股東都會擁立他/她,讓他/她有足夠空間去帶領公司馳騁縱橫。
# e8 p( l( N4 B3 gtvb now,tvbnow,bttvb9 o0 \! p6 j8 a2 z. w1 i
我過去也說過,同股不同權在風和日麗的天氣之中,是問題不大的,公司沿着軌道高速疾駛,股東見到業務蒸蒸日上,行情對辦,也會隻眼開隻眼閉。可是,當天色晦暗不明時,管理層又一籌莫展,街外股東卻只有乾着急的份兒,事關權微言輕,「幾時輪到你出聲!」公仔箱論壇/ v$ ]+ I8 ~. @% E! n: i/ R d B0 ~! _
公仔箱論壇/ S9 _( L d+ v" l: a- c, E [+ V
+ ~/ v$ B7 R! k7 T) M攤薄股東權力招數 越見刁鑽
0 Y8 x+ X, Y6 q; G9 a' e5 T
8 U3 O8 M: J9 x0 _7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可是「最鋒利嘅刀,都會有生銹嘅一日。」我相信任何創辦人或CEO,都未必能在所有時勢和所有發展階段中,次次都演出完美。同股不同權有時確會窒礙公司的更新升級。最怕的是,正如美國一樣,容許同股不同權之後,會慢慢發展出一個趨勢,就是創辦人把創新的精力,用來研發更刁鑽的招數來攤薄街外股東權力,由AB股衍生出C股D股,投票權比例由一比七十擴大至一比九十九,甚至像Google一樣推出零投票權C股。想像無極限,但還是留給開發產品用吧,不要用來玩死 股東了。0 R& O) d( R. n& E7 M, n7 P
tvb now,tvbnow,bttvb2 u+ a/ m5 r3 h/ C: j: j; S
Zynga與King的一對,讓我不期然想起阿里巴巴與騰訊,兩者同樣是萬億企業,近年互相踩入對方地盤,業務慢慢趨同,兩者的較勁,自然路遙知「馬」力,但在我眼中,這其實也是一場股權制度的比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