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國際] 從鴻夏戀看產業的跨國合作機會

紛擾三年的「鴻夏戀」,最近又被搬上檯面,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接受日媒訪問指出,過去兩年夏普經營情況惡化,夏普與其支持銀行應儘速與他談,否則經營團隊剩下的時間將不到一年。三年前,夏普發生經營危機,曾一度尋求鴻海協助度過難關,但後來夏普引進三星與高通兩股東投資,只將其十代線面板廠堺工廠近四成股權讓給郭台銘;如今,夏普營運沒有好轉,而郭台銘又因堺工廠已經轉虧為盈,因此趕在合作契約到期前,再對夏普高層喊話。鴻夏戀無法修成正果,日本與台灣主要媒體都有不少評論,但大多沒有提到一個關鍵原因,那就是台日企業經營風格與文化的差異,導致雙方談判中,不斷出現阻礙合作案成行的負面因素。首先,郭董事長的決策向來是由上而下,屢屢展現咄咄逼人的架勢,多次向日媒表達不只投資還要參與經營的態度,讓自尊心強烈、重視程序與倫理,而且習慣低調協商的日方難以接受。也因為鴻海展現介入改造夏普的決心,日媒還指出,鴻海營收超過新台幣4兆元,足足是夏普的四倍,若夏普引進鴻海資金,夏普無異是被鴻海併吞。此外,雙方經營企業的想法也有根本上的差異,台灣電子業強在降低成本,靠經濟規模與生產管理獲取利潤;但日本企業則希望維持高品質、高售價的模式,創造品牌更高的溢價。三年前鴻夏談判時,鴻海提出將60吋電視殺到1,000美元以下的價格,當時還把夏普主管嚇一大跳,因為這個價錢只有夏普產品訂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根據統計,全球併購業界有一個「七七法則」,七成併購案最後是以失敗告終,而失敗案例中又有七成源於企業文化的衝突。鴻海若只是單純投資夏普問題可能不大,但介入經營的說法挑起日方對企業文化衝突的敏感神經,也難怪看似互補的合作案最後仍是無疾而終。不過,任何合作談判的基礎,必然要靠企業實力的支撐,夏普曾是日本人引以為傲的百年品牌,即使今天陷入經營困境,但仍擁有長期累積的研發、技術與品牌基礎,而鴻海有機會躍上檯面與夏普談判協商,靠的也是其深厚的客戶基礎與扎實的製造實力。此外,鴻海投資堺工廠的績效顯現,雖然全球面板業本來就有景氣循環,包括台、韓及中國大陸等面板廠近兩年都已擺脫虧損,但郭董事長將個人股東分紅全部分享給堺工廠員工,充分展現決心與霸氣,也讓日方印象深刻。如今,鴻夏戀最終結局仍不得而知,但對台灣電子業來說,這卻是一個很好的教材,也值得所有想進行跨國合作與併購的企業家,最好的參考。平心而論,日本企業因為無法因應環境變化快速轉型,在全球電子業不斷落後,其中專業經理人無法展現大刀闊斧的改革決心,應是最大關鍵,而鴻海集團近幾年大步邁開,也是因為有一位事必躬親、劍及履及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郭台銘,兩者合作衝突一定難免,但對夏普來說確實有機會帶來根本上的變革。不過,即使台灣最強大的民營企業鴻海出馬,與夏普合作案仍陷入僵局,這與過去台灣企業跨國收購案成功者少之又少,顯然有些關係。更進一步來看,除了整體大環境的問題外,台灣企業大部分重視成本與製造,輕忽深度研發與價值創新的文化,仍是台商企業被貶抑的最大罩門,未來這種文化若無法改善,在強調門當戶對的跨國聯姻中,台商確實難有出頭機會。此外,在跨國合作案中除了以實力為基礎外,同理心更為重要,要對合作方的文化做深入的理解與尊重,任何人都想選擇一個可以平等互惠與相互尊重的夥伴,這可能是鴻夏戀談判至今無法破冰,可以給台灣產業界帶來最重要的啟發。
4 q3 t' g, U$ U2 ~' f( e+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