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最近表示,金融整併政策轉向,將由民營金融機構間整併的「民民併」取代「公公併」。金管會預計本月底對外宣示,同意金融業啟動公開收購,但首次投資門檻須從25%拉高到51%,且被收購對象傾向不含泛公股銀行或金控,同時也不歡迎非合意收購。若最後政策如此,被併對象不能是泛公股銀行或金控,而且必須目標公司的董事會可以接受的案件,這凸顯了台灣銀行業結構的限制,以及金融政策施展上的魄力不足。台灣銀行業結構有二個特性,首先是政府控制比例高,其次是個別銀行的市場占有率偏低;而二個特性交乘效果是,銀行業的競爭力有待加強。政府所控制的銀行資產,包括政府持股超過50%或掌握一半以上董事席位者,共有八家,約為所有銀行業(39家)資產的一半。以去年底的資料,前四大銀行只有一家民營銀行,前十大銀行只有三家民營銀行,而且前四大銀行的市場占有率約為28.8%,低於亞洲各國的四成以上。因此,就亞洲地區而言,即使在台灣算是大型銀行,到了國外只能算是中型銀行;而且銀行過多集中於官方掌控下,在配合政策與相關非專業運作,使得這些銀行的發展綁手綁腳,進而集中於傳統銀行業務導致競爭力未見提升。在亞洲銀行業的發展,合併或收購是重要的手段,並且積極往國外發展,例如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其中,新加坡原來有十家銀行,在十餘年前,政府主導整併成三家,也都揮軍向海外發展,形成亞洲地區性活躍銀行。台灣銀行業雖然也有一些併購活動,但是相對消極,主要原因是,2005年當時執政者喊出泛公股銀行、金控家數減半的「二次金改政策」,因陳水扁總統涉嫌貪瀆,引發軒然大波而未執行成功,導致2008年政黨輪替後國民黨政府不敢再啟動出售泛公股銀行的整併計畫。去年金管會設下金融發展目標,希望在三至五年內,促成一至二家國內銀行成為具指標性的亞洲區域性銀行(簡稱為打亞洲盃)。由於金融改革前車之鑒,只好尋求泛公股銀行間的整併(公公併);去年3月當時的行政院江院長在立法院宣布公公併的政策方向,以利泛公股銀行打亞洲盃,之後馬總統亦肯定金管會「鼓勵打亞洲盃」的金融發展政策。但是,一年半過去了,連最簡單的公公併都一家無成,更何況擴及其他併購。台灣銀行業要提升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是整併,雖然政府出售泛公股銀行股權給民營銀行很難操作,我們還是覺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泛公股金控與民營銀行可以促成整併,並據此向亞洲發展,是一條應走的政策方向。再者,金管會雖然同意金融機構的公開收購活動,無奈的是被收購的對象不能是泛公股銀行或金控,而且民營金融機構之間的整併(民民併),也不必限制太多,亦即不管被收購對象的董事會接受或不接受,應將結果交由所有股東決定。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的二大民營金控今年預計有上限800億和500億的現金增資,而在此時金管會啟動民民併,可以讓它們有較大的發揮空間,這倒是可以接受的方向。金管會應該拿出魄力進行金融改革,如果沒有突破現況的考驗,即使我國銀行業者可以赴亞洲發展,又如何培植出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只有進行以整併為核心的金融產業結構再造,出去打亞洲盃才有機會。公公併成功的條件是,執政者受人民託付,公平處理各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而民民併則著重於公平公開的程序、合理溢價、小股東與員工權益保障。這些工作都相當艱巨,但若長久未啟動,台灣銀行業的競爭力與發展就受到局限,走出去打亞洲盃也將成為口號。
) v4 p! z- N; R' m" r. Z9 Dwww2.tvboxno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