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艾松如:“小確幸”需要逐鹿“新藍海”

5月19日電人民日報發表中國華藝廣播公司總經理艾松如的評論文章,分析評論台灣青年熱衷於所謂“小確幸”問題。文章指出,青年是民族的未來,也是兩岸的未來。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再次強調兩岸青年議題,彰顯大陸希望傾聽台灣青年心聲、願意助力兩岸青年成長。   近年,台灣似乎再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環境惡化,失業問題突出,貧富分化加劇,階層矛盾凸顯,整個社會尤其青年一代瀰漫著焦慮感、充斥著失落感。台灣青年普遍面臨“高學歷、低就業”及“高房價、低起薪”等現實挑戰,有人利用四種水果形像比喻眼下台灣青年無奈現狀:他們被人稱為“草莓族”,做著“蘋果夢”,拿著“芭樂價”(平價水果形容工資很低),成天擺著“苦瓜臉”。在此背景下,“小確幸”像是一味心靈雞湯,提醒人們可以換個角度看待生活,即做好自己、活在當下,不追憶過去的榮耀,不憧憬美好的未來,而在小事上尋找幸福感、滿足感。   “小確幸”心態是“後現代主義”、“後物質主義”的思想反應與心理表現,既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也有消極的社會影響。這種社會思潮出現有其經濟背景,雖有助淨化心靈、穩定社會,但會讓人滿足現狀,喪失理想,不求改革,不願開放,甚至排斥改革、反對開放,從而影響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台灣青年在這種思潮下追求平淡,迷失了前進方向,失去了開拓動力,不願再像他們父輩那樣提著皮包走世界、闖天下,所追求的僅是實在的生活狀態和微小的個人夢想。他們就如池塘內的青蛙,只知悠閒池中游、享受當下樂,而不會知道也不想知道池塘外是什麼樣、會怎麼樣,因此至今仍有不少台灣青年認為“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   但是,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面臨大挑戰、大變局,當前台灣所需要的,不是“小確幸”心態,而是“大時代”格局。隨著這種思潮負面效應逐漸顯現,台灣各界包括青年一代開始進行反思,勇於放棄“小確幸”、敢於追求“大確幸”呼聲日漸高漲。“小確幸心態、慢節奏生活會讓我們跟大陸同齡人比顯得比較沒有競爭力。”一位大陸台生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不少大陸台生表示,跨海讀書就是想要“遠離舒適圈,拒絕小確幸”。 0 j9 O# V6 ~! o, `4 ^( L3 O
公仔箱論壇1 |4 Z' W, _1 C9 c0 |4 e8 u/ e4 D1 l
隨著台灣經濟沉淪、大陸經濟騰飛,西進大陸、逐鹿中原逐漸成為台灣青年一種風潮、一大選項。民調顯示,超過1/3台灣青年想要西進大陸,越來越多台灣青年選擇前往大陸求學深造、創業發展。從以往“來台大,去美國”變成如今“來北大,去大陸”,當前台灣青年西進大陸已成氣候,“大陸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成為越來越多台灣青年的心聲。   兩岸文化相近、語言相通,大陸市場巨大、潛力無限,而且大陸產官學媒各界高度關注兩岸青年議題,政府部門不斷出台政策助力兩岸青年發展,民間企業專門設立基金鼓勵台灣青年創業,讓台灣青年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兩岸和平紅利。如今,“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更是為台灣青年尋夢大陸開啟“築夢空間”。最近,我們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則秉持服務台胞的一貫宗旨,組織籌辦了大型採訪活動“台生大陸求學就業記”,為台灣青年大陸圓夢吶喊呼籲。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隨著兩岸交流不斷深化、兩岸各界共同努力,海峽西岸這片藍海已為台灣青年敞開,必將成為他們實踐人生價值、尋求美好生活的又一廣袤沃土。台灣“小確幸”面對時代大挑戰,理應抓住台海新契機,適應兩岸新常態,逐鹿大陸新藍海,開創人生新篇章。兩岸的發展在成就青年,兩岸的明天在召喚青年。我們堅信,兩岸青年必將成為兩岸福祉的建設者、兩岸和平的守護者,並在實現人生價值、創造美好生活中共享民族復興的光榮與夢想。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