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見山還是山
, 描述: By 林震精神科專科醫生 / Yahoo Blog 精神點擊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這三句話語,道出我們思考的三個不同層次。很多讀者看過筆者的「見山不是山」文章後,都希望筆者能教導大家怎樣才能達至「見山還是山」的最高階段。
0 O: ^8 I+ M0 g/ ^/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Z1 u L" M8 q1 A! ]( C
第一個層次是「見山是山」,這是最基本的階段,看到什麼就是什麼。第二個層次是「見山不是山」,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腦子慢慢對身邊的人事物產生執著、批判和懷疑。而這些無法停止的思緒,正是抑鬱症或焦慮症的痛苦根源。大多數情緒病患者,都停留在此「見山不是山」的層次,他們未必能察覺到自己正在沈浸於思海當中,因此未能跳出這既定的思想框框。
6 F* r8 s- j9 `(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 f/ u- u0 w3 S4 R/ ?,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v7 F2 f, ~* q# j, y8 p) Z5 n
想進入第三個層次 「見山還是山」,首先必須經歷過第二階段的 「見山不是山」,即是要經歷對與不對之間、困惑、懷疑和執迷不悟的過程。隨著心靈上的昇華,漸漸就會發現所有的問題和壓力,其實源於自尋煩惱和迷執不捨。當一個人能做到放下執著、反璞歸真和心如明镜,全然地活在當下,這樣就能步入第三階段的「見山還是山」。
1 ?; m- u: E5 v3 r$ w7 y/ ?6 S# S- @- T1 q8 |
% h! O+ m% ~+ K' O" \
在心理學當中,有一種叫「靜觀療法」,其精髓在於令學員察覺自己處身於「見山不是山」的階段,然後透過不同的練習令學員進入「見山還是山」的第三層次。由於「靜觀療法」能有助消除壓力,因此這療法除了適合情緒病患者,同時也能幫助感到生活逼人的都市人。當進入了「見山還是山」的最高境界,人就會變得不再執著,明白千變萬化不離當下一刻,與其改變他人,不如改變自己,與其改變外在環境,不如改變內在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