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解救糖尿病(三)

自1922年始,美國的Eli Lilly藥廠便已大規模地生產胰島素。不過,剛開始時,胰島素主要是從動物的內臟中提取出來,生產效益率不高,雜質多,所以製成品容易令病人出現過敏反應,而且藥效也短。
+ Q; w+ N" l; `$ D1 s! t2 t6 _
8 q; ?8 f4 H+ u- _! K* `1926年,美國John Hopkins大學的教授John Abel成功將胰島素結晶,並發現晶體胰島素能減少過敏的情況。後來人們更發現,如果將胰臟浸在氯化鋅溶液中,便能從胰臟中提取出更多的胰島素。在這基礎上,多倫多大學的D.A. Scott在三十年代製成了結晶性的胰島素鋅複合物。而這些晶體的體積愈大,胰島素的釋放速度便會愈慢,藥效維持得更長。公仔箱論壇* }9 `3 {+ U2 S( D9 T( y6 U5 Q

3 ^$ i0 V2 X+ g7 ~7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另外,丹麥藥廠Nordisk的創辦人之一Hans C Hagedorn,嘗試將研究拍檔Norman Jensen發現的魚精蛋白混合到胰島素中,然後加上鋅,結果令胰島素的藥效大幅增加。後來這複合製劑,更因此而被命名為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 Insulin,簡稱NPH胰島素。五十年代初,另一家丹麥藥廠Novo的科學家K Hallas-Moller,成功透過調整鋅的濃度,分別製成了長效胰島素Ultralente Insulin和速效胰島素Semilente Insulin。這兩種胰島素能按臨床需要而合併使用。/ m! i, f2 @( b2 s" M3 Z! s

1 A1 L8 `: \$ T- [0 V7 Btvb now,tvbnow,bttvb英國的劍橋和牛津大學,分別在1958年和1964年誕生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Fredrick Sanger和Dorothy C. Hodgkin。他們的研究工作,令世人認識了胰島素的化學結構。我們現在已清楚知道,原來動物與人類的胰島素雖然相似,卻不一樣。結構上最接近人類胰島素的,其實是來自豬。www2.tvboxnow.com8 ?/ H8 h7 m/ `

; t  a; v* `" @2 h, @1 y1 i9 q公仔箱論壇此後,人們便開始致力於研究生產人類胰島素。七十年代中,Ciba-Geigy藥廠成功用化學合成取得人類胰島素,可惜成本太高,無法大規模生產。Novo藥廠的方法,則是先從豬身上提取胰島素,再將分子中與人類相異的結構換掉,以獲取人類胰島素。八十年代生物科技突飛猛進。Genentech公司以基因重組技術,透過大腸桿菌成功製成了人類胰島素,並與Eli Lilly藥廠合作將這產品推出市場,成為史上首種臨床使用的基因重組產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