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腳踏車復興的快樂煩惱

這幾年來,連接全島各地公園和組屋區的公園連道陸續完工,公園出現越來越多腳踏車出租點,使得騎行成了新加坡人喜愛的休閒活動。隨著腳踏車道設施日漸完善、中央區腳踏車道網絡將與全島各地組屋區銜接、可折疊腳踏車全日可帶上巴士,包括腳踏車在內的個人代步工具,日漸成為人們的通勤工具。去年底,政府引進共享腳踏車服務,三家公司迅速投入數千輛腳踏車,共享腳踏車一下子遍布全島各個角落,滿足人們出門在外的“最後一公里”交通需求。
3 }+ Z$ }$ s0 _  M9 ?公仔箱論壇政府的各種舉措鼓勵人們以腳踏車作為代步工具,減少用車,讓新加坡人也可以為減緩氣候變化貢獻一分力。然而,腳踏車成為新加坡繁忙交通系統的一環,各種“快樂的煩惱”逐漸浮現,包括腳踏車停放空間不足、人們對資源共享缺乏正確的態度和常識、對交通規則缺乏應有的認識和尊重等。隨著越來越多人騎行出門,若不及時提出解決辦法,這些問題只會進一步惡化。
: L7 G4 p) r/ F; M0 T最近,共享腳踏車因為各種問題而備受關注。本地的共享腳踏車服務屬無車樁系統,所以腳踏車共享服務可以迅速推開。無車樁的好處是腳踏車“隨處取、隨處還”,提高了用戶和腳踏車的配對效率,也真正滿足出入“最後一公里”的通勤需要。不過,隨處停車也會造成問題。在人行道中央、巴士站座位旁、組屋停車場樓梯間、人來人往的出入口等地,經常可以看到橫七八豎的共享腳踏車,造成阻礙或危險。為此,陸路交通管理局在11個地鐵站劃定共享腳踏車停放處,但隨意停車的現象依然存在,而且業者接到通知後,沒有把腳踏車移到指定停放處。陸交局不久前採取行動,扣押了49輛胡亂停放的腳踏車。; |$ H0 l* h0 u
然而,如果硬性規定腳踏車只能集中停放在指定的“停車場”,這形同設置了無形的車樁,全然放棄了無車樁的科技好處。其實,只要用戶停車時多用點常理,想想會不會給其他人造成麻煩,就不會帶來什麼問題。不過,中央區腳踏車停車位不足是可以預見的問題,若越來越多市區上班族騎車上班,我們將看到路邊欄杆、樹幹停滿腳踏車的情景。
' ~# _1 s# @* B公仔箱論壇另一方面,不少人在社交媒體曝光共享腳踏車遭人蓄意破壞的案例,包括把腳踏車佔為己用、偷竊零部件、丟棄腳踏車等,反映社會上仍有一小撮人自私自利和缺乏公德心。值得關注的是,涉案的有在籍學生。共享腳踏車是社會公共品,使用這些公共品需要一定程度的共享文明。
( Z" Y( G9 M; Z5 M越來越多人用個人代步工具通勤,意味著人和腳踏車、腳踏車和車輛爭道的情況將激化。開車或騎電單車必須學習交通規則和考取駕駛執照。沒有條例規定個人代步工具使用者必須學習交通規則,不少人對交通規則缺乏應有的認識和尊重,造成公路、腳踏車道和人行道存在安全隱患。比方說,沒有多少腳踏車騎士在交通燈管制路口過路時,會根據條例下車推腳踏車。一些國家的大車讓小車、小車讓腳踏車、腳踏車讓行人的路權觀念,在本地未必受到認同。一些本地司機會認為,腳踏車騎士沒有買保險、沒有繳路稅,在公路上應禮讓車輛。公園連道經常可以看到行人並肩而行,一些靠左,一些靠右,或者騎士並行,造成安全風險。不論司機、騎士還是行人,都應該學習和遵守交通規則,培養安全意識。2 C; K# b) ?4 T! ^2 ]
政府在完善腳踏車道設施之餘,須加強公共教育,讓行人、騎士與司機和平共享道路,畢竟不可能劃設行人、騎士和車輛完全分開的專用道,所以必須學會安全地共享道路。文明共享的公德心和守規則意識須從小培養,包括在幼稚園、小學和中學,向年輕一代灌輸正確的態度。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