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蘋論: 條條大路通台灣 暗渡中國惟一途 - 李平

tvb now,tvbnow,bttvb+ l* p& Y1 j4 c, p. |7 i' F! E

/ Y5 e# g1 [/ M# k: \+ u  n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昨日投書報章,繼續為政府的《逃犯條例》修訂建議辯解,但宛若人肉錄音機,重申修例是因為沒有法律基礎處理台灣移交逃犯的要求,否認修例是「中港移交安排」。如果李家超和林鄭月娥真的為台灣殺人案而着急,為甚麼對日落條款、台港諒解備忘錄、以地域區分台灣與內地、香港法院域外治權等方案視而不見?條條大路通台灣,特府偏偏捨易取難,非要引渡之路通向中國不可,除了明修棧道、暗渡中國之外,還能有甚麼解釋?
. u7 w4 g6 I5 U# O: W
4 P# |  [' H* H  ~. w公仔箱論壇
2 k9 J5 y, J  r( {1 a5 F公仔箱論壇不理輿論反對 霸王硬上弓, ^- j  f( h% d* e! G  a9 y
林鄭月娥和李家超為《逃犯條例》修訂打出兩面旗,一是修補引渡的法例漏洞,二是協助台灣殺人案家屬,彰顯公義。對於前者,大律師公會、法律界選委等專業團體的聲明已清楚表明,當初立法刻意保留中港引渡區隔,是維護香港法治、維護港人及居港旅港人士利益的需要,特府名為補漏洞、實為挖陷阱。對於後者,特府只不過是藉台灣殺人案過橋,企圖引發港人的惻隱之心而瞞天過海,還以為自己可以站在道德高地壓制反對聲音,但迄今對各種提議不理不睬,盡顯假仁假義。
3 @5 i1 Q5 x; f/ ^% ]www2.tvboxnow.com9 ~- p+ N& [% G" s9 ]
為趕及在香港法庭釋放疑犯陳同佳之前與台灣達成引渡協議,民主派、司法界人士、民主黨先後提出日落條款、引渡諒解備忘錄、以地域區分台海兩岸等方案,公民黨楊岳橋也準備以私人草案提議授予香港法院「域外治權」。但林鄭月娥根本不予考慮,前日在北京只表示政府的草案已提交立法會,「接着的工作應該是立法會進入審議」。其口吻不是請立法會審議,根本是要立法會通過。  |- U# p/ T* ~9 z& h
: w" F5 @6 u* e/ L% _. p$ h7 V
《逃犯條例》的修訂廣受海內外輿論反對,特府不是考慮採納更可行的方案,不是考慮用更多時間去修正草案,而是一副霸王硬上弓姿態。這是為甚麼?莫非面對北大人的指令,特府高官不敢違抗,連建議修正的勇氣都欠奉?莫非以為有北大人的指令,不怕商界議員最終不歸隊,因在立法會數夠票而有恃無恐?莫非以為謊言重複千次可以變真理,可以平息海內外的批評?
4 t1 H8 d4 {) P$ j) k&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T  `! I9 s: v! A公仔箱論壇在民陣發起4.28反引渡惡法大遊行之際,保安局向傳媒散發李家超的文章,未能解釋特府為甚麼從不考慮司法界、政黨的建議,盡快與台灣協商引渡陳同佳的方案,而是一意孤行要完成《逃犯條例》的修訂,對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質疑和擔憂也聽若罔聞。
: P, r. K9 y* `& K) p7 f; t1 X* R
. w/ o7 P( @$ r, v- t4 t&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重複三重謊言 李局長技窮% d! J; M/ S1 Q7 f
李家超的文章堪稱集特府謊言之大成,重複了特府在修例原意、中港移交安排、影響香港法治的三重謊言。其一,他說,因沒有法律基礎向台灣移交逃犯,所以「必須就這地理限制作出修訂」。但是,通往台灣的引渡之路並非只有特府指定的這一條,既然引渡陳同佳如此逼切,特府為甚麼捨易取難,要採取綑綁式的修例?
" d$ T& P* J- `6 [公仔箱論壇! s' a2 |6 n$ u4 r
其二,他說,建議「非專為某一地方而設」、「定性為『中港移交安排』是不正確的描述」。李局長似乎忘記了古諺:「此地無銀三百両。」輿論為甚麼不太擔心香港與其他司法地區的引渡,特別擔心與中國的引渡協議?特府如果不是明修棧道、暗渡中國,何須如此大費周章,何不先把中國內地排除在外?
& n7 s5 S' D$ k5 h- J( q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3 r2 _- W/ A- ]* e
其三,他說,修例「絕不影響香港的新聞和言論自由,也不涉及學術及出版等行為」。沒有引渡惡法,港人享有的自由已陸續被剝奪,取締「講獨」民族黨、拒絕英國記者馬凱入境,李局長厥功甚偉,由他來做香港自由的擔保人,不只是李局長黔驢技窮,中共和特府也是技止此耳。) ]" Y( |2 M: W

8 {/ _: K0 t' ~李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