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讓錢跟病人走出去 - 利世民

6 e+ e' T+ I) [/ J3 e' K
公仔箱論壇0 n$ V3 t2 r7 v% _) ]
十九世紀,維也納綜合醫院婦產科醫生森姆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發現,在醫院婦產科接生的婦女,死亡率高達三成,得產褥熱的甚至高達百分之百。但在家中和留產所由助產士接生的婦女,順利生產的比率反而更高。+ V0 d2 V7 L; a: b5 ~

, t2 x4 c2 |5 v8 X& {經過四年的觀察和驗證,森姆爾維斯1850年提出一個當時看來是離經叛道的主張:「醫生為病人進行手術前,應該要先洗手以及將器材徹底消毒。」因他發現,當時不少醫生為病人進行手術前也會解剖死屍研究,越經常做解剖研究的醫生,由他們接生的婦女染病致死的機會也越高,甚至乎有醫生在解剖時大意割傷自己,亦受感染致死。故此,森姆爾維斯由自己開始,每次進行手術和接生前先洗手消毒,結果是產婦感染產褥熱的比例暴跌至1.2%。tvb now,tvbnow,bttvb/ C3 ]6 L- H, j. U
% X* n3 i  F, O' G9 ]# k
然而,森姆爾維斯沒有因為高明的醫術成為「星球人」,反而因冒犯了醫學界的絕對權威,沒有學術期刊接受他的投稿,醫院終止合約,醫學界對他冷嘲熱諷,甚至不斷打壓。抗爭15年後,森姆爾維斯被關進精神病院,不到半個月便撒手人寰。
. E4 M5 S7 O% R  ?; m' o# a8 K3 Q6 K
& o% b4 O# f6 _' y; x4 q2 q3 v9 z今天的醫生護士,當然都記得洗手、洗手、洗手,但傲慢與偏見依然不減當年,甚至過之而無不及。我明白,醫者的工作關乎人命,需要有病人絕對的信任。但久而久之,醫者習慣了權威的身份,對其他專業不屑一顧,代價就是醫療服務的政策、供應和管理方法,一直無法與時俱進。之前有幾位經濟學者朋友,如徐家健、梁天卓和曾國平等「經濟 3.0」,就放寬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在友報寫了好些篇評論,最終換來某些醫生非理性的回應。
5 b! K% H# _, d) ?公仔箱論壇/ F# {" ]) Y3 L7 r. a8 e- C
「乜經濟學家識醫學咩?」無錯,經濟學者不懂醫學,但經濟學萬變不離其宗,就是研究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滿足無窮的需求。大家各有專長,實在沒有必要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經濟學者不懂醫學,但不代表沒有資格去討論如何分配資源,提高醫療服務的供應效率;甚至乎,提高效率亦不等於犧牲服務質素,因為最核心的問題是:現在香港提供醫療服務的模式,是否真的沒有改進空間? & @& J! l/ E$ g8 u0 ~# G& Q
公仔箱論壇2 C" h- u. E/ `* j
上星期在一個電台節目上,名醫何栢良說,放寬海外專科醫生執業資格,亦無助紓緩現時公立醫院專科輪候時間不合理地長的問題,原因是公立醫院在器材和配套都未有相應增加。循直線思維去分析,解決方案不外乎兩個:一,再增加撥款,添置器材甚至再多建專科醫院;二,以公帑向私家醫院租用地方、器材甚至醫生,以紓解壓力。
; C+ {' G0 E" R6 U0 z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r9 Z) L" x' d, N7 ~2 x7 q$ w% Q
讓自願醫保享外國服務
2 F" F" X1 b6 u7 g公仔箱論壇除了以上兩個方案,難道就沒有其他可行途徑?政府今年正式推出自願醫保,到處都是保險公司的廣告。猶記得,最初政府推出自願醫保時,對公眾的承諾是讓有負擔能力的市民,在私人市場有更多選擇,也減輕對公立醫院的壓力。可是至今見到保險公司的宣傳,除了免稅之外,就沒有其他賣點。
; K! a* \# q! x4 f6 U  p& L- K7 ^/ E
6 ]3 f- u) J4 ?( s1 T. S* l說好了的「錢跟病人走」和更多選擇呢?其實連本地的大國手明星醫生都承認,香港整體的醫療資源不足,為何不借自願醫保這個契機,讓病人走出去?鄰近地區如泰國、新加坡等,都大力推動醫療旅遊。假如讓香港自願醫保投保者可以享用到這些國家提供的醫療服務,特別是相對低風險的手術,一方面可以減低香港整體醫療服務的壓力,也免得病人無謂地等待。最重要是,保險公司最拿手的,就是與醫療服務提供者討價還價,如此讓自願醫保真正發揮作用,才是政策本來的初衷。: `% T* S9 I# v& k% n: O
www2.tvboxnow.com5 Y  f$ u) I' }8 `
當然還有細節上的問題需要處理,但原則上既然共識是輸入海外專科醫生亦無補於事,我們便惟有研究如何讓錢跟病人走出去。
2 P- c6 z1 U# A+ m1 t8 Jtvb now,tvbnow,bttvb) V1 F9 y% I& a+ e4 @6 T
利世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