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港人要當家 此家非彼家  時事評論員 - 沈舟


- ~* D% V& K" o) U8 h7 f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2 v' [6 B9 m8 o' k/ `1 d; ?$ a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剛剛經歷烽火連天的2019年,700萬港人被收到了一封「家書」。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日前在新春酒會上致辭,自稱已是香港這個家的一員。中共官媒《大公報》更指駱的演講是一封致全體港人的「家書」,「讀懂駱惠寧的『家書』,對香港當下及未來,極其重要。」tvb now,tvbnow,bttvb- \' l7 ], W. J1 s- f6 v

( E8 f1 e7 ~6 r4 v. w/ Mtvb now,tvbnow,bttvb將政治共同體視為一個家庭,是頗具中國特色的文宣手法。《禮記》曰:「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親,其本一也。」中國專制王朝的政治關係就是家庭倫理關係的放大,倫理與政治高度一體化。在「父為家之君,君為國之父」的邏輯下,官媒強調駱惠寧「家書」的重要性,其實是在暗示他的「家長」身份和中共對香港這個家擁有的「全面管治權」,其決策模式就是習近平所說的,中央「有定於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亦如《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言:「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
! J5 y0 }8 d* `9 ]# i( T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0 E5 p9 L% Gtvb now,tvbnow,bttvb果然,駱惠寧隨即在官媒《人民日報》撰文談及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有關澳門重要講話精神的體會,呼籲借鑑澳門經驗,「推動香港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習近平「一錘定音」的澳門經驗,有兩個重要特徵:一是澳人具有「主人翁意識」,即習所說的「自覺站在國家整體利益和澳門根本利益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二是澳門的「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完善(已完成23條立法)。駱文特別指出,國安體制長期缺位,正是「香港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突出短板」,需要「強化執法力量,着力補齊」。tvb now,tvbnow,bttvb* y) w) h  m. m1 A6 H: e

4 Z4 j% |2 l' K  y% j公仔箱論壇看來駱惠寧的「香港這個家」,是以「澳門那個家」為治理藍本的,而且要統轄在黨國這個「大家」之中,以便於「當然家長」──中共的全面管治。駱惠寧在「家書」中呼籲港人「拋開區分求共對」,原來就是要將香港這個家與澳門和大陸「拋開區分」、不分彼此地融為一體。而對中港融合充滿懷疑和恐懼,不正是掀起香港反修例運動狂瀾的起因嗎?
# Z9 @& F. \$ p$ |9 r  z% p公仔箱論壇以澳治港 王志民鎩羽公仔箱論壇6 c  P9 q+ l+ Y- y9 {7 W* f0 H: E) ]) O
南橘北枳,澳門的治理經驗並非香港可以照搬。學者譚志強在其《澳門主權問題始末》書中指出,自1966年後,澳門就被視為「半個解放區」,其華人社會基本上由親北京力量所主導。親北京社團在中國文化大革命後逐漸成為佔澳門95%以上人口的華人社會代表,並進入政府體制。可見,澳門的實際主權早已回歸,而不是在1999年。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f: A( B+ S' b9 F

0 W5 S3 P9 a1 e7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如今的澳門產業單一,族群集中度高(澳門外地僱員合共近19萬人,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僱員佔62.5%,即6個澳門人中,就有一個是大陸人),國際化程度遠較香港低,歷史文化和群體心理構成了一個同質化程度較香港要高的社會,導致澳人對中共的臣服,不僅僅是因為其「國家安全體制」的完善。以為澳門模式可以挽香港之狂瀾,只是中共的一廂情願,否則從澳門中聯辦主任調職香港中聯辦的王志民,也不會鎩羽而去。以為23條立法將是中共在香港實施全面管治權的定海神針,在經歷了去年反修例運動的幾百萬港人面前,更是異想天開。2 t  B5 d: O# I! u. `1 Y

( h0 N6 R* d. b  w. ptvb now,tvbnow,bttvb駱惠寧提到的「主人翁意識」值得玩味。14億大陸人民沒有選票,談何國家的主人翁?沒有普選的700萬港人又何以能擔此盛名?中國的民主之路遙不可及,港人無心亦無力以其「主人翁」自居。港人要當家,此家非彼家,只想通過真普選做回自己的主人,請問駱惠寧,這個被國際社會認可的共識,很過份嗎?
) ^3 P7 ]: f. W; M( S  `, @1 o$ r. o. j
# M) [. x2 g0 m0 _8 v公仔箱論壇沈舟, u' X6 T( F0 q" J% l) x& Z
時事評論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