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在 2016年的時候,推出了 Signature Series Walkman NW-WM1Z 以及 NW-WM1A,將 Sony DAP 播放器重新定義,獲得不少消費者的青睞。特別是 Signature 系列的簽名典藏款,一經上市均被搶購一空。如今,事隔 5年多,Sony 終於在今日為 2016 年所發表的 Signature 系列的 Walkman 推出後繼版本,公佈 NW-WM1ZM2 與平價版本 NW-WM1AM2 ,兩款產品在外觀的基本設計承襲前一代的風格。
& ?* T% N4 Z2 E$ s# h / m* h, ~$ J |9 ^6 t
) q% o- ^ J; h* z# g: utvb now,tvbnow,bttvb▲左為 NW-WM1AM2 ,右為 NW-WMN1ZM2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屏幕增大至 5吋、取消了原有的 WM Port 改為 USB Type-C 與系統自封閉式改為 Android 以外,其核心在於內部細節的提升,並強調通過此次在細部上的改善,最終實現整體劇烈的升級,不過從日本媒體拿到的實機照片來看,兩款第二世代機種均比前身整整大了一號,並非沿用原本的框體設計。www2.tvboxnow.com: J' b# B& P+ ?- y% B
NW-WM1ZM2 的設定內置為 256GB ROM 而 NW-WM1AM2 內置則為128GB ROM,二款產品預計在3月25日於日本推出,日本的方面建議售價分別為 40萬円(HK$26900/NT$96160)與16萬円(HK$10800/NT$38500)。
v: g" }; f2 S E |- Q' _1 J1 Htvb now,tvbnow,bttvb然而對於 NW-WM1ZM2 而言和 NW-WM1Z 雖同樣使用高純度銅框體,但是自身純度自99.96% 提升至 99.99% ,進一步提升高頻的清晰與低頻的能量,整個機身重量則為 490g,另外搭載 FTCAP3 大型音響級聚合物電容,其作用可用於避免瞬間降壓對音質的影響,並將機內的 KIMBER KABLE 增粗,並在焊料採用帶有黃金的焊錫,與搭配銅製的底板作為數碼與類比線路的隔離,減少接觸電阻和磁場干擾。而 NW-WM1AM2 則維持使用加工鋁框體與無氧銅底板配置,整機重 299g,據稱相較 NW-WM1ZM2 的銅質更著重延伸與通透,機內線為無氧銅。值得一提的是兩者均能原生支援 DSD 格式,有著全新的 DSEE HX 功能,所以音質對它們來說絕對不是問題,大家大可放心。公仔箱論壇% C5 G" r6 f& ~/ f9 e$ [
在數位線路部分, NW-WM1ZM2 與 NW-WM1AM2 均做出了調整,包括採用了數碼與類比線路最佳化的配置,並且有效的將類比線路與包括 CPU 、儲存容量等的數碼線路分離;雖然在其音訊處理線路上承襲 S-MASTER HX ,不過搭載 DSD Re-Master Engine,可將 PCM 轉換為11.2MHz 的 DSD 訊號再行處理,同時也採用具 AI 的 DSEE Ultimate Ultimate 作為音質強化技術,可將音訊強化至 32bit 192kHz ,同時時鐘也採用新開發的鍍金超低相位水晶震盪器。tvb now,tvbnow,bttvb/ P H5 W9 X( b ^9 ~( A
在規格輸出部分, NW-WM1ZM2 與 NW-WM1AM2 皆具備它支援 32bit 384kHz與DSD 22.4MHz,具備 DESS HX 與 DSD 轉換、4.4mm 5pin 平衡、3.5mm、6.3mm。單端輸出為60mW + 60mW ( 16Ω ),平衡輸出為 250mW 與250mW ( 16Ω )/ c0 ~- _- W) q G3 _
這二款產品,將由 Sony 第五代耳型職人松尾伴大創立的定制化耳機品牌 Just Ear 在稍早 Sony 公佈新一代 Signature 播放器 NW-WM1ZM2 與 NW-WM1AM2 後,隨後公佈了 XJE-MHRWM1M2 定制化耳機,標榜針對 NW-WM1ZM2 的音色進行匹配與最佳化。值得一提的是 XJE-MHRWM1M2 在日本的價格雖然為 27.5萬円,但是還需另收取 9,000円的耳膜製作費,不知道用戶們是否接受?tvb now,tvbnow,bttvb+ @# M! y$ h! Q5 J) \% b
XJE-MHRWM1M2 承襲 Just Ear 耳機系列使用 13.5mm 動圈、單一平衡電樞的物理分頻技術,標榜是針對 NW-WM1ZM2 的聲音進行音質調整,搭配 NW-WM1ZM2 可呈現獨有的空間表現,並帶來沉穩與細膩的音色,如搭配 NW-WM1AM2 則具備速度與能量感。tvb now,tvbnow,bttvb6 L2 Y+ e% s8 q0 L4 ^$ i$ M) O
相比手機、電腦,音頻相關的技術總是顯得那麼沉穩,不像其他兩個動輒就有翻天覆地的技術突破,更注重沉靜化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