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G20的三角關係

 ,  描述: 【經濟日報╱社論】
20國集團(G20)財政部長會議上周末達成共識,明言優先要務是解決金融體系的漏洞與不良資產問題,並增加對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金挹注;對於受到各界高度關注的全球經濟振興方案,則因德、法兩國同聲反對而未獲實質進展,令4月2日在倫敦舉行的G20高峰會前景顯得黯淡。近期歐美在G20的角力愈趨激烈,凸顯了G20對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而中國大陸的低調,讓新形成的三角關係,為下月的峰會埋下伏筆。www2.tvboxnow.com/ u! r. O' j; [8 C

% W8 f4 J2 I  v2 h+ {* SG20成立於1999年12月,緣起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國際體認,即國際金融問題的解決不能只靠西方工業國家,還需要有影響力的發展中國家參與;因而在既有的七大工業國(美日英法德義加)及歐盟之外,邀集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後稱金磚四國)、澳洲、阿根廷、印尼、南韓、土耳其、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等國的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在IMF框架內進行非正式的對話,以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去年金融海嘯爆發,占全球生產毛額(GDP)近九成的G20為齊一化解危機的步伐,將原屬於部長層級的對話提升到領袖級,並於11月間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第一次高峰會,G20的影響力正式崛起,甚至被預言將取代現有的G7。! ~8 Q' s3 @, o' A# o' {  m

) m# x# d" u5 V! ~" t也正因為G20的重要性日增,既競爭又須合作的歐美陣營大力爭取議題主導權;在首次G20峰會時,因當時全球經濟情勢危急,與會領袖在「華盛頓宣言」誓言,將儘速採取行動,致力刺激世界經濟,並將提出預防金融危機再次發生的規範。從結果看,儘管是由快要卸任的布希總統主持,美國還是占了上風,多數的行動計畫與美國主張一致,歐洲想要增加金融規範的希望未獲得廣泛的支持。以近月各國相繼推出以財政擴張為主軸的刺激方案而言,G20確實發揮了協同刺激步調的積極效果,確認了G20的地位。tvb now,tvbnow,bttvb3 o' ^% S- R8 L7 T6 h/ P

2 Q$ k4 u6 h) l2 p+ vwww2.tvboxnow.com四個月後,經濟頹勢依舊,但景氣走勢已從急墜轉為緩跌,讓G20二次峰會的主調出現調整的可能,歐洲更是積極想要拿回主導權。幾個現象可以看出歐洲的強烈企圖,一是在G20財長會前,歐盟27國先集會討論立場,求得內部的一致;再者,面對美國主張擴大財政支出至GDP2%以上的主張,向來對立的法、德兩國竟砲口一致回絕;三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國務卿希拉蕊的首次出訪竟棄歐訪亞,讓歐洲感受到喪失國際發話權的壓力。tvb now,tvbnow,bttvb: K4 u9 x6 n% y- h( ?8 E

3 J0 ^# B2 A; Y1 M值得玩味的是,相對於歐洲方面的積極,G20中以中國大陸為主導的開發中新興經濟體沒有立刻選邊站,而是冷靜地專注於爭取新興經濟體的發話權。在這次財長會中,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等四大新興國家更特別發表了聯合聲明,敦促美歐改善資訊流通機制,並呼籲針對IMF的內部治理和代表權採取立即行動,以反映實際的經濟分量。相對於美國亟欲拉攏中國、美國智庫還拋出「G2」共管、共治世界經濟議題的熱絡,中國這次在G20表現的相對低調,凸顯出中國開始管理自己在美歐中新三角關係的籌碼。
, n$ P' K) v& U. X8 s2 e4 ttvb now,tvbnow,bttvb( {+ B* [7 W1 u+ B! C
因此,儘管是為G20倫敦峰會做準備的財長會議,看似在調和各陣營的立場上沒有取得實質明確的進展,還是把「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及「加大振興經濟力度」孰最優先的爭議留給了領袖們;實際上,這兩個議題一是短期解危,一是長期防害,依各國而不同,但檯面上的膠著正是檯面下的博弈,G20的好戲正要開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