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太陽能產業能不能?

 ,  描述: 【經濟日報╱社論】
15項兩岸搭橋計畫之一的兩岸太陽能光電(光伏)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24至27日在台舉行;兩岸業者紛紛呼籲應展開長期合作,在兩岸全球太陽能產業市占率已達42%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 k# o/ @1 O: b
8 A+ O- T5 G8 j4 h) M大家認為,台灣與中國大陸多年來在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剛好呈現互補;台灣因有半導體技術,發展偏重於太陽能電池,並在管理及製造品質上,具有優勢;而中國大陸規模大,垂直整合佳,許多企業股票已在美上市,資金部位大。
% F  r7 G0 P) u) P# B( Y- B, W- [. K$ f$ ]$ y5 m5 m! f- I2 N
不過講到今年景氣時,會中卻提到,由於去年西班牙對太陽能產業的補助減少,加上金融海嘯衝擊、淡季效應等,去年10月來就出現供過於求現象,直到今年3月仍未改善。預估在歐洲市場需求差,美國今年需求能否上來也還不確定下,今年太陽能產業回春的機會不高。tvb now,tvbnow,bttvb) @" M, @4 M* z9 z. g/ Q8 z5 e" V
tvb now,tvbnow,bttvb4 N. C3 l. Q( T1 w, t3 B
質言之,兩岸在全球市占率雖達四成二,但若無歐美日等國的政策補貼,廠商根本就無利可圖;而兩岸在太陽能產業上的個別優勢,也僅及於生產的上下游關係而已,對於下一世代更高轉換效率技術,及終端市場應用瓶頸的發展關鍵,兩岸太陽能業者似乎無力也無心於此,大家關注的還是短期利潤及生產原料確保的問題。公仔箱論壇& I2 t- [* b* G- L. ~" M: z
tvb now,tvbnow,bttvb- c1 M0 S! e3 J1 i3 o6 V, g% n
盱衡全球未來產業發展趨勢,新能源幾已確定是繼通訊產業之後,下一波主流產業;而其中最有可能快速發展的項目,首推太陽能產業。從台灣產業發展的技術軌跡來看,台灣的確也擁有發展太陽能產業的利基;但問題是,現在台灣甚至兩岸太陽能產業發展,似乎又擺脫不掉沒技術、沒應用、只求量大的發展模式。4 M- z. u0 y4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j) A/ V/ v! [$ q
在金融海嘯衝擊下,韓國雖有金融流動性的危機,但在產業上,無論是半導體的動態記憶體DRAM、液晶面板、汽車及無線通訊等的表現,相較於其他國家,著實令人刮目相看。韓國核心技術,除了無線通訊外,其他的包括光學、顯示或汽車技術,基本上都來自日本,如今都能在產業及技術上趕上日本。韓國剛開始也只是憑藉著生產成本優勢,也是把量做得很大,從日本廠商手中搶下製造市場;不過,韓國產業一開始就會設定,未來技術趕上日本,並打造終端品牌,從其國內的市場出發,再擴張到全球;無論汽車、3G手機、液晶電視都是如此。3 \) p8 A# i4 M;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W$ _6 e8 S( p& ~: m
反觀台灣以製程技術為核心,製程管理愈是複雜,或生產鏈愈是繁複瑣碎,愈顯台灣優勢;晶圓代工、電腦相關等產業,大概也沒有其他國家可以撼動台灣業者。只不過,台灣也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深耕新技術及品牌的發展,而僅著眼於製程的改善及供應鏈的效率化,到頭來還是無法迴避技術與應用端的挑戰;過去兩兆產業如此,通訊產業如此,未來太陽能產業也避免不了。/ f3 X& [1 g0 X# A7 u
公仔箱論壇# c; v( n5 z3 a. N, a; r. h
以台灣目前從事太陽能產業的企業規模來看,做好代工業務,就已經不錯了,大概沒有能力及資源從事更前瞻的技術提升,或是應用端的服務與布建;不過別忘了,我們還有兩大國營企業台電及中油,似乎,台灣新能源的發展都與之無關。過去無線通訊的發展,台灣之所以在網路及通訊服務及技術端失去先機,就是中華電信保守心態,只想著利用既有的市占優勢,當free rider坐享其成,甚至成為通訊及其服務產業發展的絆腳石。公仔箱論壇( d: Z9 p. i/ s& E8 C$ @! h
www2.tvboxnow.com- U& ~, Z5 `0 V8 S* g7 h
若台灣太陽能產業只想著代工,那麼,台電跟中油的參與,的確太擠了;但倘若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有向下與電業連結、技術轉換效率向上突破的企圖心,以資源能量而言,台電與中油的參與,或許有機會使台灣太陽能產業發展出有別於代工,真正樹立解決台灣甚至亞洲能源問題的典範,也未可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