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追究事故責任 規管「醫學美容」

4名接受「DR醫學美容集團」靜脈輸液療程後致敗血性休克留醫女病人,其中1人昨日不治,警方介入調查事件是否涉及刑事成分。美容導致死亡個案在本港十分罕見,凸顯醫學美容服務存在規管漏洞問題的嚴重性。當局需徹查美容集團、醫生和科研中心的關係,追究事故責任,並盡快立法監管醫學美容療程,列明美容和醫療服務的界限,不讓不法商人魚目混珠,確保消費者免受錯誤美容資訊誤導。 今次涉事環節包括「DR醫學美容集團」、醫生和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有關美容服務由美容集團推介並提供轉介療程,然而有關美容集團強調顧客已簽署免責條款,並指療程是轉介予獨立醫生負責。今次事故暴露出美容集團、醫生和科研中心三方關係權責不清,無人承擔責任,當局須查清美容集團、醫生和科研中心的關係,嚴肅追究責任,讓肇事人員承擔應有刑責和賠償,以起阻嚇作用。 今次事故亦暴露出本港現有涉及高風險醫療美容行業的規管存在漏洞。事故中的療程包括在使用者身上抽取血液,加以濃縮及處理,再將混合物經靜脈輸液送回體內。為死者治療的主診醫生指出,在死者的血液樣本中發現強抗藥性的膿腫分枝桿菌,即使使用多種抗生素治療仍然無效,顯示有關療程涉及高危醫療程序,一旦出錯足以致命。提供涉及高風險醫療的美容服務,需要嚴格監管醫療過程,包括醫療設備、醫療技術和實驗室水平等,但是美容公司現時只需申領商業登記證便可運作,遇事便把責任推諉醫生,甚至利用免責的霸王條款作為逃避責任的借口。結合醫學的美容健美服務在香港日趨普及,借醫學之名增強美容權威的宣傳手法,亦令醫生和美容院的權責含混不清,以致責任模糊難定。 美容涉及優化外貌和保健的基本技術,與醫療有關的行為不應以美容標榜,隱瞞潛在風險,讓消費者誤解療程只涉簡單的美容程序,消除警覺。現時使用美容服務已成潮流,廣告在報章雜誌和公共交通工具上隨處可見,但當中可能混雜錯誤訊息,政府盡快立法規管刻不容緩,以彌補現有法例不足的漏洞;同時,嚴格區分美容和醫療的關係,提供清晰指引和服務要求,更需加強教育市民認識醫療和美容的分別,免被不良資訊誤導。
2 _: w+ r. X9 p5 x! x' N& n2 B7 S7 Z+ X  C/ h$ b! B

( N- ]; V$ L9 q0 O% ewww2.tvboxnow.comwww2.tvboxnow.com/ I. i. N" f7 j( A, A% y! d2 b' l
文匯報社評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