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PC、電視機、機上盒、遊戲機及其他消費性電子裝置已經歷了一場使用者介面(UI)的革命:語音、觸控、手勢、旋轉木馬式的螢幕選單、手寫辨識…等等。
就算這些技術通常甚至稱不上完美,也並非總獲得成功,消費性電子業者仍持續藉由擺弄UI來建立品牌形象。
時間來到2013年中,電子產業意識到(消費者們也已經習慣),人機介面(HMI)的戰爭現在正快速在汽車領域點燃火苗。在HMI大戰中,對汽車業者來說風險是很高的,
特別是隨著越來越多駕駛人將智慧型手機與平板裝置帶到車內,如果他們不小心謹慎,就會發現他們的汽車儀表板──通常每個廠牌都有其設計特色──已經過時,
且被先進的消費性電子裝置所取代。
今年稍早,Nvidia的Tegra晶片設計團隊展示了一款未來汽車儀表板原型,描繪出他們所希望帶進未來汽車的科技;而如果Nvidia成功了,那些我們所熟悉、
已存在近一世紀的機械旋鈕與按鍵恐怕都會消失,未來的汽車儀表板基本上就會像是皮膚,能讓使用者依直覺來操作。
Nvidia的Tegra晶片設計團隊展示未來汽車儀表板
Nvidia正在向車廠推廣標準化、模組化的電路板設計,就像PC平台一樣;而有鑑於一部汽車的開發週期至少四年,一個標準化平台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隨著希望在車內使用更多應用程式、地圖與連結功能的呼聲越來越高,也讓車商與個人電子裝置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
但問題在於,汽車廠商面臨的挑戰遠大於消費性電子廠商所遭遇的;當然,一台使用者介面不佳的消費性電子裝置可能會把客戶嚇跑,
但車內裝置的人機介面若設計不良,則可能讓駕駛人分心,導致意外事故並讓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在某一方面,汽車廠商希望因應消費者對於在車內使用更多應用程式與連結性的渴望,因此車內的電子裝置也「從善如流」;但在另一方面,
汽車廠商也必須充分認知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局(US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Administration,NHTA)最新公布的準則。
該準則建議駕駛人將視線從道路上移開、以執行其他任務的時間,每次為2秒,總計不超過12秒,NHTA希望汽車製造商讓汽車駕駛人避免任何在車上使用電子產品功能的可能性,
包括傳簡訊、上網、觀看視訊或是進行通訊,除非車輛是在完全停止的狀態。
這項建議準則並非強制性的,但要求限制駕駛人的視覺與注意力分散,對競相將汽車儀表板打造得更亮眼迷人的汽車製造商來說,是一項很艱難的平衡挑戰。
語音識別、更少的按鈕、觸控螢幕的使用等趨勢越演越烈,但仍讓人想問:未來車內的那些旋鈕有多少該保留?多少個按鍵才是最適合的?該在車子裡放置多個螢幕、還是一個就好?
以下來看看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各家車廠對於車用人機介面的各種不同的嘗試吧!
簡潔就是王道?
車用控制顯示器的高度與寬度需要恰到好處,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而且介面以簡潔為上。BMW是業界公認的人機介面設計領先者,該公司表示,
其iDrive的選單設計是根據運算領域的標準化解決方案,因此使用者能直觀操作。
BMW所設計的iDrive介面
在此同時,BMW的iDrive控制器保留了旋轉與按壓式的機械介面,支援直觀、單手操作,往右代表向下一步,往左代表回到上一步;
使用者壓下按鈕就能滾動瀏覽選單,再按壓一次就代表選擇。
iDrive的機械式控制旋鈕
觸控介面進駐汽車
Audi的MMI Touch介面由觸控板與旋鈕組成,提供了一個結合手寫辨識功能的新式使用者介面。駕駛人能用手指在觸控板上輸入文字以數字,
執行導航或打電話,該系統會在每個字符輸入後提供聲音回饋。
Audi的MMI Touch
Audi認為MMI Touch可吸引亞洲用戶,因為該介面可支援數萬種字符。該車廠的Audi A8頂級車款可提供MMI控制旋鈕、觸控板或語音控制的可選擇配備。
分心可能釀災
市場傳言,美國車廠福特(Ford)的汽車在2011年度的JD Power消費者滿意度調查排名,由原先的第五掉到第二十三,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車內數位使用者介面太難用。
福特在2010年推出的MyFord Touch系統以觸控介面取代傳統儀表板旋鈕,讓使用者可瀏覽天氣預報、導航資訊、影音娛樂、打電話,並支援以觸控或語音指令操控的其他功能。
福特在2010年推出的MyFord Touch系統
但很快的,福特經銷商的電話以及官網接到一大堆消費者抱怨,指該系統無預警當機或是花很長時間重開機,還有該系統搞不懂語音指令、有時會對使用者的觸控無反應。
還有一些車主發現系統的螢幕實在充斥太多資訊。
工業設計師夢想中的儀表板
把時間倒轉回20世紀,知名工業設計師Marc Newson在1998、1999年設計了一款名為Ford 021C的概念車,並未上市,而且其外觀因為就像玩具一樣而飽受批評。
但看下面的021C儀表板設計,有點復古,而且看起來其實很簡潔優雅不是嗎?
Marc Newson設計的Ford 021C概念車之儀表板
(未完待續:搭載17吋觸控大螢幕的豪華電動車!)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Slideshow: In Search of the Ideal User Interface in Cars,by Junko Yoshi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