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兩岸事務首長「夏張會」日前在金門落幕,會後雙方達成包括陸客中轉、金門供水、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等六項共識,不過,關於各界關切的台灣參與亞投行,以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議題,卻沒有具體進展。從表面上看,大陸高層基調已定,台灣實現加入亞投行的願望似乎已無懸念,只可惜大陸的「歡迎」,後續並沒有具體行動。「夏張會」上也沒有太多討論,會後大陸除了重申「歡迎台灣加入」之外,只表示同意將此列入未來協商議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攸關台灣生存與發展,主流民意殷切期盼能及早實現。大陸當局以「共同研究」回應,原已被質疑傷害了台灣作為WTO締約成員的基本權利,而拖延迄今又無實質進展,更坐實了大陸敷衍台灣民意、毫無誠意的指控。台灣在國際潮流中被邊緣化的危機加劇,累積的民怨一觸即發,近期質疑馬政府兩岸政策的聲音增大,其來有自。其實,去年初之所以會爆發反服貿學運,與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不順遂密切相關。因為大家擔心,ECFA後續協議完成並陸續付諸實施,而台灣對其他主要經貿夥伴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卻因大陸的阻撓而沒有進展,勢必造成台灣對大陸經濟過度依賴。平心而論,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主流民意,並不反對兩岸發展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反對的是台灣被大陸政治綁架,不能正常對外洽簽FTA,只能毫無選擇地走兩岸經濟整合這條路。台灣如果可以同時與他國簽署FTA,馬政府開出的「簽ECFA有利於簽FTA」、「由大陸走向全世界」的支票可以兌現,則台灣的民怨減少,支持兩岸經濟整合的力道勢必增強。其實,台灣真正的民意,並不在乎大陸對台「讓利」多少,在乎的是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機會,大陸要落實「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爭取「三中一青」對兩岸交流政策的支持,必須更理解台灣人民的需求,改變過去泛政治化的政策思維模式,上焉者不再阻撓台灣對外洽簽FTA,下焉者積極落實「共同研究」。受到服貿卡關影響,近一年多兩岸互動關係進入盤整期,新的政策措施幾乎掛零。今年「朱習會」、「夏張會」先後舉行,從承先啟後的歷史意義來看,會議順利召開固然值得肯定,但在「政策」牛肉方面多流於口惠,誠屬美中不足。有識之士憂心忡忡,由於台灣政局進入後馬時期,隨著總統大選日期逐漸逼近,兩岸議題複雜化且更加敏感,尤其目前選情又對在野的民進黨有利,大陸對台政策除了一再強調「九二共識」的基本立場,較具體的實際作為可能都將延至大選結束後才會明朗。從兩岸貨貿、互設辦事機構等議題之協商進展緩慢;亞投行議題,大陸只同意列入未來協商項目;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共同研究」一再拖延等表現,或可看出端倪。對大陸而言,面臨台灣政黨可能再輪替的不確定性,增加政治考量的權重或可理解。不過,衡諸現實,過多的政治算計將破壞兩岸政治互信,更挫傷台灣人民的感情,加深對兩岸經濟融合的疑慮,將得不償失;反之,若能多一點真誠與務實,積極支持台灣可以尊嚴、平等的條件參與亞投行,同時不妨礙甚至協助台灣及早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必將有利於增強台灣民眾對於推動兩岸經貿合作的信心和支持。深化兩岸經貿關係必須長期經營,尤其需要廣大的民意支持。馬政府執政7年,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成就得來不易,大陸應利用馬政府任期最後一年,檢討過去,策勵未來,不論台灣是否可能再次政黨輪替,持續推動有利於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政策,期待下半年召開的「夏張會」,兩岸政策有新亮點。tvb now,tvbnow,bttvb; ?% T+ k; r%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