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三農問題7 n0 p" o/ U; G5 J
* I* P2 F! D% F; _貴州畢節地區的農村一家四名留守兒童自殺身亡,在貴州與全國都引起了巨大的反應。公仔箱論壇, Q1 k ^ Z* j6 z; _! r" Z! E
公仔箱論壇* r1 m/ n/ w9 q0 t4 ?2 K
四名兒童最大的是十三歲的長子,留下遺書說死亡是多年夢想,曾發誓活不過十五歲。父親在外打工,母親三年前離家出走,父親在家時長子屢受家庭暴力。自殺前一個多月父親留下的錢用光,僅靠家存玉米過活;最大的三名兄妹因此輟學個多月,學校教師走訪長子拒不開門。悲劇早已醞釀,今次自殺與否只是遲早而已。www2.tvboxnow.com% }0 S0 f/ p# T/ p
: P Z1 C% H4 Etvb now,tvbnow,bttvb農村社區親戚鄰居對這一家的留守兒童不聞不問,顯示出傳統社會組織在小農經濟破壞後亦同陷崩潰。父親在外打工,因此有錢建屋,但實際上賺的錢不足以養全家;母親出走與兒童厭世,是留守家庭的問題,也是父親外出打工的家庭代價。此中或許有個人因素,但相信相近情況亦普遍存在於留守家庭。出外打工是否真的是農村家庭致富或維生的主要方法呢?7 r2 _4 m* f5 W+ S
tvb now,tvbnow,bttvb! _8 E. Z ?/ B& a4 T- H5 z2 F
自從取消人民公社,恢復小農經濟以來,即使一度提農村的組織創新,三農問題的處理方法還是依照十九世紀西方工業化的模式:農業生產工業化,追求規模和產量,雖可保糧產增長,但污染嚴重、農村組織解體。愈是窮困的農村愈是經濟疲憊。精壯人口外流,社會及家庭問題惡化。單只依靠農民出外打工來維持農村經濟,是不可持續,也讓農村社會進一步解體。對國家與社會的損失十分巨大,也動搖整個經濟的根本。貴州政府建立留守兒童管理機制是治標之策,中國還需從治本出發,反思三農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