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效果、流動廁所、食水物資,這些要求與期望難道顯示參與者是消費者,而主辦方是服務提供者?不但不健康,並且壓抑了參與者的參與能量和各種可能性。如果參與者和主辦者是懷著同一目標與信念的政治共同體,那麼該思考的是在抗爭裡能做些什麼,以讓整個行動更百花齊放。觀乎馬來西亞的社運發展,未來可以預見的是,群眾對於行動形式、安排、訴求設定、升級抑或退守等等,都會出現更多不一樣的意見,這也是淨選盟以及社運團體的挑戰。如何能夠納入更多的意見、讓更多代表和聲音進入決策機制,是無可避免的發展形態。
6 X. t( |" f$ r淨選盟4(BERSIH 4)大集會結束後,參加者從獨立廣場回到生活日常,一切似是回復平常,秋後算帳之風卻隱隱襲來,民間在集會過後不是急著找尋新方向,就是檢討集會中的細節,其中,又以音響效果、流動廁所、食水物資等安排,引發起熱烈討論和爭辯。; z; W0 v4 p K
討論的方向圍繞安排細節、效果到誰的責任,指責和澄清來回交錯。物資物流安排雖說是大型行動中極為重要的部份,但爭論背後更重要的問題不是技術細節,而是參與集會者如何界定他們與集會組織者(BERSIH 2.0團隊)的關係。公仔箱論壇 y/ f% \) F( a) U3 H
要求淨選集會主辦者無所不包、盡善盡美,對於具驅散風險的集會是不合理的要求,而更重要的是,主辦方的週到照顧反倒會壓抑民間的活力和發揮空間。' U8 z6 Z* b9 C- M
(照片來源/kualaterengganu.party)
; n: @" u8 b- etvb now,tvbnow,bttvb小講臺釋放更多互動空間tvb now,tvbnow,bttvb1 f1 w5 e; @& k/ F% Z$ e0 d
回看集會的情景,正正是不完美下產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因為主臺音響不能遍及全場,才有多個小講臺的生成,這些小講臺、公民講座、交流會正好能釋放更多的空間,讓政黨和社運巨頭以外的人可以發言,並使參與者之間能有更多的互動。tvb now,tvbnow,bttvb) n9 f) c: H5 g7 N4 N5 P9 ]
也正是流動廁所不夠多,才有吉隆坡一帶商戶、酒店願意主動提供休息場地和廁所給黃衣人使用。主辦方未提供足夠的食物和水,才有大量自發的市民提供各式食物和物資,而以上的例子不勝牧舉。
. X; `! w" e+ l' {) p( jwww2.tvboxnow.com如前所述,要反問的是,這些要求與期望顯示出參與者和主辦方是一種怎樣的關係?難道參與者是消費者而主辦方是服務提供者嗎?這樣的關係不但不健康,並且壓抑了參與者的參與能量和各種可能性。
8 h' b9 r4 E- q L" rtvb now,tvbnow,bttvb如果我們理解參與集會是因為要表達自身的政治訴求、我和主辦者是懷著同一目標與信念的政治共同體,那麼我們該思考的是在抗爭裡能做些什麼,以讓整個行動更百花齊放。
6 G1 Y7 {! ^" _1 P9 ztvb now,tvbnow,bttvb克服被打壓的恐懼,堅持現身在非法集會現場,象徵著參與者的政治覺醒,也是公民對政治權利的重奪,我想,這意味著一種責任與承擔,承擔著集會可能帶來的風險,也包括如何共同建立理想的行動模式的責任。tvb now,tvbnow,bttvb& h2 q+ l/ \6 A$ W+ ?8 L
除了參與者與主辦方的關係外,更為核心的問題是運動的決策架構和組織的開放程度。公仔箱論壇3 S, I' {; W6 o1 s8 g3 ]' b* R+ |
(照片來源/Channel News Asia/Melissa Goh)www2.tvboxnow.com' q; i3 E8 K. _1 z$ E& Z; X
決策機制應納入多元意見
* J* W7 ?6 E7 c$ e# ?7 i觀乎馬來西亞的社運發展,未來可以預見的是,群眾對於行動形式、安排、訴求設定、升級抑或退守等等,都會出現更多不一樣的意見,這也是淨選盟以及社運團體的挑戰。如何能夠納入更多的意見、讓更多代表和聲音進入決策機制,是無可避免的發展形態。
) d0 J" }2 l' P# D, F, S4 u6 _對比香港的雨傘運動,或更早期的反國教運動,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中央決策機制是由幾個核心團體或代表為主,在雨傘運動中,即結合佔中三子、兩大學生組織、民間團體及泛民代表等多方決策機制,佔領期間的大小決定都是在這平台中解決,但這種封閉及由上而下的模式,使得其他佔領參與者無法有效的參與決定,而當他們對多方平臺的決策感到不滿時,會慢慢發展出具破壞力的不滿情緒,這也導致佔領運動中無法解決的內部矛盾與緊張關係,甚至到後來「拆大臺式」的去組織化傾向。
# l+ Y3 R2 R9 S3 o2 m+ _0 Pwww2.tvboxnow.com民主運動既是對外爭民主,而內部的民主化也同樣重要。淨選盟的決策過程引入更多的審議(deliberative)元素,讓不同群體的關注和觀點能納入決策過程,建立開放的架構,才能使行動決定更具公眾的認受,使運動能尋求更廣泛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