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敗屢戰始過關 創新科技起步難
* G+ v6 y; C/ @ _! V% Fwww2.tvboxnow.com8 I& i) D& H# O
千呼萬喚始出來,經過馬拉松式的拉布戰,創新及科技局撥款申請前日好不容易獲立法會財委會表決通過,意味着這個多災多難的政策局終於可以正式掛牌。不過,這只是剛剛起步而已,發展創新科技說易行難,香港能否急起直追,只能拭目以待。
4 Q8 L6 J& l) Z/ k( S+ q5 h# w, d; ]$ Y: j* N
以多災多難形容創科局,一點也不誇張。現屆政府上台前已提出相關計劃,結果在反對派議員百般阻撓之下,立法會先後花了六十七小時審議,單是財委會就花了三十六小時,經過三次觸礁及三年半拉布,最後才瓜熟蒂落。在行政立法互相扯皮之下,一項既有迫切性並獲得社會廣泛支持的議題尚且舉步維艱,其他議題也就可想而知,香港各方面發展停滯不前,競爭力每況愈下,豈是無因。
3 M7 c6 W/ W8 t9 C, a- T Qwww2.tvboxnow.com
, O+ {6 g3 }) W4 e) f/ J* x公仔箱論壇事實上,即使創科局已涉險過關,也不表示前面是一片坦途。港府聲稱該局將負責制訂全面政策,支援科技基建及人力發展,促進「官、產、學、研」合作,加速發展香港創新科技及相關產業云云。說得無比動聽,但做不做得到,依然是很大的疑問。
( Z$ b; p) I0 N N- [' o( E1 f" Y
7 r* P% J/ m- U0 T @2 m5 D眾所周知,港府發展創新科技一向坐而論道,從董建華時代設立創新科技委員會,到曾蔭權時代將創新科技列為六大優勢產業之一,吹得天花亂墜,可惜葉公好龍,至今一事無成。很明顯,創新科技產業不成氣候固然有很多因素,而港府投入不足絕對是主要原因之一。先進國家和地區每年的科研投入普遍佔GDP百分之四左右,連近鄰的深圳也不例外,反觀香港科研投入只佔GDP不足百分之一,不僅無法與科技強國相提並論,甚至連非洲貧窮國家也不如。科技大學前校長朱經武曾批評港府短視,對科研發展投放資源不足,可謂一語中的。) s6 ?, Z' h: c, E1 H) U9 z
& {) [$ l) T- ]% v A. d' K* J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港府不願加大科研投入,所謂發展創新科技及相關產業,不過是一句空話而已。在這個知識型經濟時代,創新科技已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科技創新能力的高低,往往決定一個地方的競爭地位。香港經濟轉型一直未能成功,產業結構愈來愈單調,道路愈走愈窄,正是因為科研投入不足,科技發展落後。相反,深圳過去十年由一個低端的製造業基地,轉型為全球著名的高新科技產業基地,擁有一大批躋身世界前列位置的科技企業,主要因為在科研方面投入龐大資源。由此可見,深圳奪走香港保持了十多年的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第一桂冠,絕對不是偶然。tvb now,tvbnow,bttvb1 I. b2 T* m( x. i4 L" f
, D; W1 A, u& T( j5 G公仔箱論壇其實,香港並不缺乏科技人才,也不缺乏科研成果,只是因為港府不重視,結果既留不住科技人才,也留不住科研成果。過去港府也許會推說缺乏專責部門統籌科技發展,如今隨着創科局即將成立,當局再也沒有藉口推卸責任,如果到頭來依然一事無成,不僅無法向公眾交代,而且勢必引起更大民怨。正如西諺所說,縱有無限計劃,若不實行,與談天無異。發展創新科技,關鍵不在於有沒有創科局,而在於港府有沒有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