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6-4-29 12:20 PM 編輯
3 L4 u% \* L ?$ a$ S+ T* owww2.tvboxnow.com
2 G" `. i9 d2 P1 e9 i哈佛文革專家評當年毛主席與今日習主席(下)
* {7 T+ K$ e0 A3 `1 I+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3 N, D+ M7 f- U0 {0 W m& Y
3 N" s. k! V7 o5 T" Rwww2.tvboxnow.com1967年2月10日,在北京遊行的紅衛兵。他們抬着一幅毛澤東像,還舉着顯示他們屬於哪些學聯的旗幟。
' y9 d2 K! x, I) d8 c
, K- n' f, W7 y: K* ]公仔箱論壇5 J2 x- _. M7 a9 C6 d8 g* B6 E1 x
文化大革命爆發距今已50年,中國大陸境內卻從未有對這段歷史不受約束的公開討論與深度反省。政府對這個話題一直施加了嚴格的言論管制,「四人幫」被打倒之後,共產黨以及大多數老百姓也希望將這段慘痛的歷史留在腦後,擁抱市場經濟下的新機遇。然而近些年,有關文革的辯論在中國悄然興起。不論是薄熙來在重慶推行的「唱紅打黑」,還是習近平的反腐運動與意識形態整風,其中文革的影子依稀可見。在許多人眼中,這些歷史的迴音證明了徹底反思文革的必要。與此同時,包括有太子黨背景在內的一些前紅衛兵也在近些年站出來,為他們在文革中的行為道歉。
+ l6 R C; c5 ^* W9 j/ M3 [6 |www2.tvboxnow.com6 a5 r5 I" ^' s3 m5 S1 J) k( I
哈佛大學教授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常年從事中共高層政治的研究,是文革問題的專家。他撰寫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部曲(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探究了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期中國的社會情況與政治環境,以此探索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動機。他2006年與瑞典學者沈邁克(Michael Schoenhals)合著的《毛最後的革命》(Mao』s Last Revolution)被視為西方學術界關於文革最具權威性的記述之一。4月中旬,85歲的馬若德對紐約時報中文網闡述了文革對當今中國社會與政治的影響。談話以英文進行,發表時經過刪減和編輯,分兩部分刊載。以下為下半部分。www2.tvboxnow.com5 E% Q7 F8 R* J+ a
+ P5 d+ \4 h1 xtvb now,tvbnow,bttvb問:中國當今對文革最大的誤解都有哪些?
: N" c" i& V9 u* q答:中國國內極少有人談論文革,所以不易判斷。我試圖用我的著作(《毛最後的革命》)告訴讀者文革並非一場純粹的權力鬥爭。如果文革僅僅是一場權力鬥爭,毛澤東早在1967年2月就會結束文革,因為那時劉少奇已經倒台。但事實是文革在1967年才真正開始,因為那時它才開始波及北京之外的省市。毛澤東首先除去了位居中央的領導人,因為這是紅衛兵無法完成的任務。毛借文革之機除去了領導層中在他看來欠缺革命性的領導人。但是這些人倒台後文革仍舊繼續,這說明了毛澤東是真心希望實現讓全國上下鬧革命這個瘋狂的想法。公仔箱論壇& J( N/ M9 d: ~, ^" B
% A0 f' b% s0 T& S! C/ X( l" I
與此同時,包括鄧小平及其同僚在內的文革倖存者將文革稱為「十年動亂」。在我看來,毛澤東應該認為文革在1969年的中共九大時就已結束。因為那時原先的中共已被摧毀,摧毀者已經下鄉,新的領導班子已經形成,一切正如他所願:摧毀,之後重建。當然,他沒有料想到的是林彪事件。除此之外,1969年往後的一切事務圍繞着黨的重建工作進行。
0 u- }4 i4 J; d# z* D# ftvb now,tvbnow,bttvb
9 |+ W" J. H2 I! U4 x) V. ~/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問:在您研究中國的時間內,西方學術界對紅衛兵衝突以及各派之間的區別和動機是怎樣理解的?這些理解經歷了哪些變化? tvb now,tvbnow,bttvb) y' E; A. e# E1 W5 E4 W0 Z1 \9 c
答:這些理解沒有太大變化。最先開始閱讀紅衛兵大字報的是日本記者,由他們那裡我們獲取了許多信息,開始明白毛澤東的行為和意圖。而在中國國內,直到1966年年底人們才開始對毛澤東的意圖看出些眉目。在那之前,許多中共官員以為這次仍是舊戲重演。他們回憶上次運動時的批判對象都有哪些,然後試圖將他們揪出來重新批判。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次共產黨本身才是批判對象。www2.tvboxnow.com9 R7 F" E) l+ `9 {. V; K
8 I# ` O/ R% Y, Fwww2.tvboxnow.com關鍵是,全國各地的紅衛兵也在毛澤東的鼓舞下拿下了他們所在的城市,摧毀了各城市的政治體系之後,紅衛兵各派系之間便為爭奪掌權資格而開始內鬥——只有上海是個例外:在那裡工人奪下了城市。紅衛兵陣營的形成方式註定了這樣的結局。斯坦福大學的魏昂徳教授(Andrew Walder)曾在這個問題上做了大量研究。他的著作(《破碎的造反:北京紅衛兵運動》,Fractured Rebellion: The Beijing Red Guard Movement[2009])告訴我們亂世之中人在命懸於一線時,並不總以意識形態定位自己,而是以敵友劃分界限。他們會與他們的朋友採取一樣的立場,而不跟從那些聽似和他們有共同想法的人。因此紅衛兵派系的形成取決於政治信仰以外的許多複雜因素。
/ q3 T. k: g, \. p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 N9 o& x2 C k) u2 \' m- t. r( J
問:魏昂徳教授的研究也證實了紅衛兵派系的形成不完全和家庭背景掛鈎。
& N( c, |/ F* _1 N' s$ z: T' v( R& E答:家庭背景還是相當重要的。最早的紅衛兵大都是太子黨成員。直到1966年底紅色家庭才轉而成為攻擊目標:你的父親是紅的並不代表你也是紅的。而黑色家庭出身的學生因為最初不被允許加入紅衛兵而感到憤慨,於是輪到他們鬧革命時他們便來勢洶洶。在這個過程中工作組也扮演了一定角色。中央領導人派遣工作組到各大學校園本是為了平息動亂。結果一些工作組鎮壓了學生,一些手段更為溫和,另一些則讓學生為所欲為。各地方發生的事情各不相同,有很大偶然性。
) i# b6 K- q7 Z3 p4 z) f$ Ttvb now,tvbnow,bttvb
5 O/ Q' K0 J) H8 y) p. M! _" utvb now,tvbnow,bttvb問:近期學術界關於文革突破性的研究都有哪些?它們的價值在哪裡?您能否推薦一些和文革相關的電影或圖書?
8 U" l e% c6 R1 f6 itvb now,tvbnow,bttvb答:我首推魏昂徳教授的書。另外我還推薦一本由馮克(Frank Dikötter)撰寫即將出版的新書《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 People』s History, 1962 — 1976)。如果我的書是以宏觀的視角俯瞰文革,他的書便從底層入手仰視文革。有一些從文化的視角研究文革的著作也很有意思,但文革的實質最終不是「八個樣板戲」之類的文化作品,而是政治與暴力。如果學術研究不涉及這些話題,實在有些捨本逐末。
* B$ X; ~5 w- M e8 H8 W/ @( I
我還希望看到更多類似由王年一撰寫的《大動亂的年代》那樣的著作,在中國可以找到一些這樣的作品。該書作者曾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的一名教員。他採取傳統中國歷史學者的方式記錄文革,因為他別無選擇。他不能在書中指名道姓,於是他採用別的方式,例如引用他人的語句。讀者可以通過這些語句來推測他試圖傳達的信息,例如哪些人有罪,哪些人無罪。我相信有不少人是真心希望了解文革的。他們明白這不光在中國當代歷史,而在中國通史中都是一起大事件。試想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的領袖會嘗試毛澤東在文革中的舉動,毀滅他親手創建起來的體系?這太瘋狂了。! I' Z. z5 k4 \3 k4 L0 _
/ I7 C5 S6 e; V1 V: S# J% t問:中國的年輕一代對文革欠缺了解。這樣下去,您認為20年以後中共是否還會面臨來自民間的壓力,要求他們放開對這個話題的討論? 4 [: s5 n+ z4 L
答:如果20年以後中共還在任,我相信他們會放開關於文革的討論。這取決於習近平在未來幾年的成績怎麼樣。我認為到那時文革對中國人仍然關係重大。原因很簡單:歸根結底,文革並不僅僅是由毛澤東一手發動而製造的混亂。文革的本質是中國人在無人直接指示的情況下對同胞如此殘忍。他們相互殺戮,相互打鬥,相互折磨。毛澤東並沒有走上大街告訴群眾:「你們有權利折磨他人,動手吧。」事情就這樣發生了。我認為從文革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共早年執政時發動一場又一場政治運動——土地改革、追打反革命運動、反右運動——所憑藉的暴力手段已經滲入中國的政治軀體,年輕一代將這些暴力吸入了他們的皮肉。毛澤東所做的只是給了發令槍,讓他們鬧革命,允許他們為所欲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