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人還是選政策?
! j9 y/ E/ a) }! zwww2.tvboxnow.com$ S1 P) c% F. F) Z! q/ y& \( F# t
選特首,是選人抑或是選政策呢?香港習慣是選人。一方面,是傳統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在過去二、三十年的發展,從香港的地產商到在內地投資的港商,都是走人治。故此,影響所及政府乃至大學,更不用說企業,均以人治為尚,着重的是老闆,而不管制度、戰略與政策,本質上是反智。即使與英國殖民時代相比,也是背道而馳,把英式制度、政策的傳統與習慣扭轉。
, [& e" g: H: B1 ?/ O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z% _0 V' M' F# R0 r4 L& H
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一屆特首董建華只帶秘書和助手加入政府,一個假設是回歸後一切不變,特首無為而治,另一假設則是董一人便可駕馭整個從殖民地繼承而來的官僚體系,解決萬難。曾蔭權的當權反映了中央政府相信英國訓練的官僚能力,結果曾的政策失誤更大,影響更深。而許仕仁貪腐更戳破了官僚清廉的神話。
: u7 W/ U( b/ D0 Y9 t0 }tvb now,tvbnow,bttvb1 ?- T7 i* A y+ I6 k
人治是香港社會經濟走下坡的關鍵因素。當年選梁振英是看中其政策和由此產生的民望,而不是選唐英年的地位和關係。梁之後的特首,若不是選他或她的政策、能力的話,便是再一次倒退。中央首要要求是國家安全,之後才是政策能力。在中央堅持國家安全為底線,民望只能建基於政策之上,而不是政治和解或妥協。
- i/ a* H8 N( O! ^ H* O5 A
+ E. k. h3 @9 X) U: ?$ ?但是,政策的選擇是怎樣呢?是採取曾蔭權時代的表面無為,實質只是推動金融、房地產、教育貴族化、醫療產業化等,抑或是梁振英時期的轉變呢?更重要的是,香港在世界的定位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是為大眾的長期利益,抑或是為少數擁外國國籍、居留權的精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