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加坡] 工程團隊修林地舖棧道研習森林重現生機

國家公園局開始修闢新加坡植物園“研習森林”時,除了一路流向園內天鵝湖的水道,整塊土地近乎一片荒蕪。當局展開深入的泥質、地形和水溫勘測後,才得以修闢林地和設計棧道路線,讓它再現生機。; r" u4 L. y8 X, `3 n
修闢工程分階段進行,首階段是勘察地形,研究水道流向及讓原有的泰瑟道(Tyersall Avenue)改道。3 m2 }+ t% x# M1 L8 `% j8 |
國家公園局新加坡植物園發展處處長吳婉媚(43歲)受訪時說:“當時我們觀察到有條小溪從(研習森林)北邊地勢較高的地方流來。我們在設計走道和棧道要如何從(較北的)濕地一路蜿蜒到(較南的)再生低地雨林,須把這些特徵都納入考量。”
7 L( S- w/ j, K2 {5 C- H4 p$ W植物園位於東陵一帶,當地地勢高低錯落,要打造集雨林和濕地於一處的研習森林,如果不善加規劃,訪客走起來需“上山下坡”,耗費體力。不過,工程團隊卻化腐朽為神奇,搭建的走道和棧道,無論是在樹腰等高的位置或濕地旁,幾乎都處於同一水平,訪客感覺不到山坡陡峭。* d5 U  `  [( C: U6 s) P! I
吳婉媚說:“我們仔細研究地下水和植被等地形,並得知哪裡能搭建棧道……沿著山形一路走到八米的最高處,完全感覺不到是在爬山。”
1 T( r8 ~8 V4 l8 g. [! Ltvb now,tvbnow,bttvb研習森林內有多過12萬棵植物,其中1000多棵在修闢過程當中被“移過位”。這些植物因為在勘察過程中未被記錄,或處於走道路線,因而在修建走道時須移開。吳婉媚說,這些植物不是被移到附近位置栽種,就是帶到苗圃培育,走道修建完畢後再帶回原址。
  }, ~* k8 T' q* @- O2 F為了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干擾,棧道底部也設有小管道,讓野生動物在森林里通行無阻。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