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去年免費參與藝術與文化活動的人次創新高,但買票觀賞者則是近年來最少的。$ _, r) m- m1 ~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昨天公佈《新加坡文化統計報告2017》,總結2016年本地文化藝術各方面數字,三大重點如下:
/ Q! v: V( h8 Z {2 s5 c6 l.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一、參與免費藝術與文化活動的觀眾達928萬人次,為2012年以來新高;
( C: t2 q' \) y& c5 V) Y二、售票演出的觀眾共181萬人次,是2011年以來新低;公仔箱論壇) s+ E( @8 |2 c; E
三、國家級博物館與文化遺產館總訪客量突破511萬人次。
3 i' I6 s: P" V4 }tvb now,tvbnow,bttvb
2 j- z' @$ a4 e2 M) D繼SG50的活動量高潮,2016年本地共舉辦近6000場免費藝術表演活動,包括國家藝術理事會主導的藝放鄰里與藝悅樂齡、濱海藝術中心華藝節,以及各表演團體的社區演出。
" a9 Y" Y3 B- J' T9 d, k. rwww2.tvboxnow.com相反的,售票演出場次雖維持在3430場的高點,但觀眾人數、實質售票量、門票收入都比之前四年顯著減少。2016年售票演出觀眾數為181萬人次,比2015年的194萬人次少13萬(6.7%)。8 f5 L d+ ^) y
2016年門票總收入為8938萬元,比上一年的1億2180萬元少3242萬元(26.6%)。售出票數則為139萬張,比上一年的155萬張少16萬(10.3%),其中戲劇類票房從2011年114萬張的高點,跌至去年的67萬張。
( d. y+ k0 G* S) T6 ntvb now,tvbnow,bttvb戲劇盒總監、官委議員郭慶亮認為這不代表新加坡戲劇界在走下坡,因素可能有三:一是劇團售票演出量減少,更專注於作品質量;二是近年政府大力發展視覺藝術活動,公眾選擇多但時間有限;三是許多小劇團冒起但只吸引小眾群體。
4 ?" `5 `7 K. b; N) H+ E郭慶亮認為免費演出須確保質量,他最關心的是藝術家在承接免費演出時是否獲合理報酬。
+ X; @0 d! B$ T( d1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新加坡華樂團行政總監何偉山則關心這些普及藝術的活動能否培養願意購票進入表演廳的新觀眾。濱海藝術中心總裁潘傳順則指出,濱海全年3000多場演出活動,超過七成是免費的。他認為免費演出打破藝術的“精英主義”偏見,讓各階層人士共享藝術。“此外年輕或半專業藝術工作者也有了發表空間,對其成長是良性刺激。”tvb now,tvbnow,bttvb+ N; [8 z2 Y: i. O
新加坡傳統藝術中心去年舉辦19場免費戶外公演,也到28所學校演出、辦工作坊。中心創辦人兼藝術總監蔡碧霞認為免費演出相當必要,這能讓較少接觸傳統戲曲的國人,尤其年輕人欣賞戲曲藝術。tvb now,tvbnow,bttvb. w: p1 Y7 \% D' X u
國家級展館訪客511萬人次創新高去年全國博物館與文化遺產館總訪客量達835萬人次,其中國家級展館的訪客突破511萬人次創新高,遠超私人展館。以2015年底開幕的國家美術館為例,至今一系列展覽吸引不少年輕人。訪客李嘉怡(房地產經紀,30歲)就認為,該館為本地增添藝文氣息,不僅吸引年長者,也讓她這樣的文青感染美的熏陶。* C3 C2 k8 u6 U
文社青部長傅海燕昨早為新加坡文化專才培育學院(Culture Academy)年度論壇揭幕時說,新加坡已上了軌道,致力發展多元、蓬勃的文化藝術場域。她強調“社區空間營造”(place-making)的重要性,以藝術之家、濱海藝術中心、亞洲文明博物館等地標為例,指這些毗鄰的機構已形成文化區,展現新加坡豐富歷史與文化獨特性。
) p6 Z* \% [$ o5 w“我們已將這些機構打造為展演文化的場所,但要與民眾共同努力,我們方能讓新加坡成為一個文化地標。這應該是個能讓文化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地方,是我們社會語境、族群身份的一部分,同時通過與他人互動交流,塑造一個新的新加坡身份。”
y S% O( |9 ^: F0 | ^公仔箱論壇
$ Q3 Z0 m* m$ S- W6 s* X; W4 U1 H) a% i公仔箱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