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成借助科技自产的供水中,三成是淡化海水、四成是新生水。至于其余30%的水供,则来自遍布全岛的17个蓄水池,以及每天从柔佛河抽取的最多2亿5000万加仑生水。www2.tvboxnow.com$ I. |7 j$ I' ?
www2.tvboxnow.com5 m) ^: R' Y B: K6 u
www2.tvboxnow.com& E z# S" e1 y5 G8 v, |# ?
我国第三座海水淡化厂——大士海水淡化厂4月起逐步投入运作,每天生产的水量可满足20万户家庭的需求,并将新加坡的淡化海水供应,从满足总体需求的25%增至30%。这也意味着,我国有多达七成的供水是自我生产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r! s+ ]" m+ T3 a2 E* z. M0 n
这七成借助科技自产的供水中,三成是淡化海水、四成是新生水。至于其余30%的水供,则来自遍布全岛的17个蓄水池,以及每天从柔佛河抽取的最多2亿5000万加仑生水。tvb now,tvbnow,bttvb: Q9 m: _0 M, R1 u' U' _) { S) ]
根据1962年签署的新马水供协定,新加坡每天可从柔佛河抽取上述生水,处理后再把一部分卖回给马国。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日前批评这个水供协定“太贵”,并表示待马国政府处理完其他重要事项后,将与新加坡就水供协定重启谈判。公仔箱論壇: K1 W1 l: L1 H* \- Z: m
目前,我国的每日用水需求量达4亿3000万加仑,并有可能在2060年时翻倍增加至8亿6000万加仑。& k* ^1 U4 `9 b/ A# t" X
不过,随着第四座与第五座海水淡化厂,即滨海东厂与裕廊岛厂在2020年建成,五座海水淡化厂所能生产的水量,将能继续满足我国2060年时30%的水供需求。再加上新生水的产量,我国到时将有多达85%的水供可自给自足。
/ Z$ b$ R; T9 f5 v3 i1 Y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昨早为新海水淡化厂主持开幕仪式时强调:“海水淡化和新生水一样,都是不受天气影响的水供来源。海水淡化能更有效地辅助新加坡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公仔箱論壇7 t4 G8 i; E% ?) j5 ]" h) i3 a- ]
& }- j/ E" ^! z; V
“面对气候变化,新加坡尤其脆弱,因为我们无论干旱还是下雨都会受波及。更频繁的暴雨会造成淹水,而长时间的干旱却又会威胁(我国)水供安全。对于像新加坡这种会因缺水而影响生存的国家来说,气候变化只会加剧我们的挑战。”
3 }% d @$ _7 m3 Y马善高解释,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须不断地展开长期规划。tvb now,tvbnow,bttvb- x; Z4 ~9 O8 {# t& ^+ r0 W6 f7 p
提及我国这些年来在水供保障与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投资时,马善高强调,建造设施需要时间,新加坡得在需求增加前就提前投资,否则有可能得对抗干旱。
?9 |( p9 ]- N! |公仔箱論壇他说:“要做到这一点,就须为水资源设下正确的定价。这个定价得能够反映每一滴水资源的长期成本。这些水资源很可能会来自于新生水和淡化海水。”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6 |4 e7 `6 T/ t. _& Q
采用溶气气浮过滤
- ^+ B$ l% S7 _, jwww2.tvboxnow.com减少清洗更换薄膜频率耗资2亿1700万元、用了约两年建成的大士海水淡化厂每天能为我国增添多达3000万加仑的水量,足以装满约54个奥林匹克标准型游泳池。公仔箱論壇2 ~% P/ o* s8 h
这个新海水淡化厂设于大士南一带,介于本地首座与第二座海水淡化厂,即新泉与大泉之间,聘有35名员工。它也是本地首个结合了两层初步处理程序,即溶气气浮过滤(Dissolved Air Flotation)与超滤步骤的海水淡化厂。
5 d; e- S0 h; }公用事业局供水(水厂)署署长郭英华受访时说,大泉海水淡化厂用超滤膜过滤,却没有溶气气浮过滤,因此当海水中的青苔较多,或是海水中有油渍时,超滤膜和反向渗透(Reverse Osmosis)膜会时而阻塞,工作人员不得不更频繁地做化学清洗,甚至得更换薄膜。公仔箱論壇$ V3 Z! u# g' \0 g7 f( `5 R0 h2 V
“了解这层问题后,我们确保新海水淡化厂采用溶气气浮过滤,希望能有效过滤掉杂质,减少清洗或更换薄膜的频率,减少些许成本。”
0 h0 {( ]+ @: T4 i& z- `* k3 Gtvb now,tvbnow,bttvb南洋理工大学南洋环境与水源研究院执行院长尚德教授(Shane Snyder)受访时说,四面环海的新加坡有取之不尽的海水,海水淡化让我国能充分利用这个资源,确保现在与未来的新加坡人都有可靠的水源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