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劾調查】美國眾議院「烏克蘭門」彈劾調查第二場公開聽證會,出現戲劇性場面。當前駐烏克蘭大使約萬諾維奇(Marie Yovanovitch)作供,指總統特朗普和親信為要她丟職百般抹黑、令她感到受威脅之際,特朗普在Twitter竟隔空發炮攻擊她。民主黨人隨即指特朗普「實時恐嚇證人」,彈劾可再添一宗罪。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 W- R J5 W2 H# g( c"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j' B0 Q+ i; \4 L
民主黨人想在公聽會展示特朗普為了逼烏克蘭宣佈進行兩項政治上對他有利的調查,濫權以軍事援助和在白宮見烏國新總統澤連斯基作交換條件,並由沒官職的私人律師朱利亞尼負責推行。約萬諾維奇被視為障礙,遭朱利亞尼抹黑,5月提早被召回華盛頓。tvb now,tvbnow,bttvb- x* w+ |! q$ @% z4 a
' H& D/ R2 e9 `4 ?! r# B5 \公仔箱論壇特朗普聲稱出推文攻擊約萬諾維奇,只是行使他的言論自由。路透社tvb now,tvbnow,bttvb' }: W* E) }9 S1 K# [+ z
www2.tvboxnow.com% X. r0 D5 r# R
證人被轟「掃把星庸官」
; m+ j3 N/ E6 @ U) rtvb now,tvbnow,bttvb約萬諾維奇前天作證中說,她一向致力助烏克蘭打擊貪腐,朱利亞尼卻以烏國一些涉貪人士的失實說法抹黑她,不點名批評國務卿蓬佩奧坐視「外國貪腐利益脅持我國烏克蘭政策」,又指特朗普7月與澤連斯基通話時形容她是「麻煩友」,「將會經歷某些事」,令她「震驚心碎」之餘,也令她感到受威脅。公仔箱論壇0 R! i( G6 M. `- |
) I+ J! }: w, Qtvb now,tvbnow,bttvb就當約萬諾維奇作證約一小時,特朗普推文攻擊她是「掃把星庸官」,總統有權解除委任:「約萬諾維奇去到甚麼地方都會變差。她在索馬里出道,那兒變得怎麼了?」
( }) f5 h9 y% }- s. }* q* ytvb now,tvbnow,bttvb: k8 X) g$ Y0 }4 ]
主持聽證會的情報委員會主席希夫,會上突然讀出這段推文,問約萬諾維奇有何感覺。她說「很有恐嚇性」,「我不能代總統說他想做甚麼,但我認為是有恐嚇效果」。希夫回應說:「我想你知道,大使,我們這裏有些人是會非常、非常認真對待恐嚇證人。」
; B4 k$ Z0 p9 r9 Y8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H' h% Z6 l+ W% S) u) W
特朗普:我有言論自由公仔箱論壇% B5 R& y, s z" `" \. v$ x& t1 B5 N
會後民主黨委員斯沃韋爾表示,特朗普的推文可被列為妨礙司法公正,成彈劾另一罪名:「這是更多妨礙的證據:恐嚇和干擾證人作證。他是明知故犯的,無知的人不會這樣做。」委員會內共和黨議員喬丹則表示:「證人當時正在作證,如果希夫不讀那推文,她根本不知道那句話。」- q" V i) g* S+ K8 C
tvb now,tvbnow,bttvb7 t6 i2 j$ k5 @. Q; U
特朗普則向記者說:「我有權發聲,我跟其他人一樣有言論自由。」白宮發言人格里沙姆表示:「那推文不是恐嚇證人,只是總統的意見,他完全有權發表。這也不是審訊,而是黨派政治操作,更準確說是場毫無正當性的大龍鳳。」tvb now,tvbnow,bttvb8 [9 R: D% \9 D; @# C" n; t8 I$ I
+ ]6 G$ B4 I, e/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不過共和黨的眾議院三號人物利茲.切尼直指特朗普出那推文是錯的,指約萬諾維奇「明顯是個服務美國數十年的公僕,我不認為總統應該這樣做」。連一向親特朗普的霍士新聞頻道,多名主播和嘉賓都指約萬諾維奇是可信證人,特朗普的推文不當。
! c" ]2 C3 S e" g) }3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 a% L6 I' x5 @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紐約時報》分析指,特朗普並非在約萬諾維奇作證前發炮,在法院告他干擾證人難以入罪,況且司法部認為總統在任時有豁免起訴權,但那推文的作用並不是令她閉嘴,而是抹黑批評者和令其他想作證的人三思,干擾證人的法例沒明文針對這情況,但國會仍可就合法但濫權的行為彈劾總統。www2.tvboxnow.com- T7 E9 \+ s- M
路透社/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