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歐洲] 大英博物館發“慶祝韓國新年”,被痛批“不懂曆史”後刪帖~

2023-01-22 公仔箱論壇9 R# |8 u! P) X- ^0 R  `7 J2 \
tvb now,tvbnow,bttvb) J, V, I% T; o5 Z# [7 }  I3 K
大英博物館大翻車。除夕臨近,近日,大英博物館為宣傳韓國旅遊局舉辦的一活動在官方賬號發文慶祝“韓國農曆新年”,被痛批“博物館不懂曆史,只會誤導”“可恥”,引發爭議後,大英博物館默默刪除了前述宣傳帖,但並未做出回應。
+ W1 a" J( ?4 x# K, Y9 s0 a2 U9 x& G+ l; v* Z+ d5 p( a5 ]
本月12日,大英博物館發文稱,“和我們一起觀看新羅樂團(主要在英國表演韓國音樂的樂團)的神奇表演,以此來慶祝韓國新年。表演受韓國文化中重要的五方色(白、黑、藍、黃、紅配色方案)啟發,且結合了當代和傳統音樂。”活動於當地時間20日下午在大英博物館內舉辦。
, E$ o& W1 L; y4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E- U, M. y5 C& Z$ u4 }+ Y- n0 O% a
帖文鏈接到了大英博物館官網發布的一則題為“慶祝韓國新年”的文章。
3 J$ q+ A2 u% }7 c- K* B( Gtvb now,tvbnow,bttvb
5 |" M7 z6 M2 m4 f9 C, S* m8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 |# F6 ~)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韓國東亞日報介紹稱,該活動由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贊助,目的是宣傳20日在大英博物館內舉辦的韓國傳統演出。www2.tvboxnow.com, X2 u; x) N. D; _% Q) ~, u" ]

9 }& H) d1 Q' Z- U% O# H1 `www2.tvboxnow.com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為何到了大英博物館的帖子中,卻成了韓國春節?前述帖文發布後,大英博物館在推特上引發群嘲,有網民提醒道,“那叫中國春節,根據曆史,該節日起源於中國,什麽韓國春節?”
) p* ]: b) R$ W- R9 M( t8 u# Q$ _公仔箱論壇
" H( j. j) _$ ~" }5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e  C# ?5 J; C% f“我看你不是大英博物館,而是大韓博物館”;
, J5 r5 W. h8 O; Y9 A& h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0 j' S" R" E% v- y) E
1 ], x$ t) F3 Q$ c6 S
“韓國春節?真不敢相信你是一家講述曆史的博物館”;2 F) ]2 Q# c3 `6 l% F7 l
tvb now,tvbnow,bttvb. x* j1 D! x$ s4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 b& _: {: @1 q, A
“博物館是為了教導大家,不是為了誤導大家,將中國春節說成韓國春節不僅僅是不合適,現在你們是在以包容的名義抹去中國文化,為你感到羞恥。”9 v1 D- S: X8 O$ n% u- ]

5 J6 n: L7 t! f! f9 Z6 y( ~0 z3 v# B; y1 z2 s6 g: o8 v
還有網民調侃,“大英博物館偷文物,韓國偷文化,如此合作看起來真是惺惺相惜。”8 [1 i& n% `) G0 n

$ w0 {* D4 s9 n# x  f0 ^
$ M3 |  N0 D! Z9 F8 U2 L- N1 [# w# ]引發痛批後,大英博物館默默刪除了原帖文以及官方網站上的宣傳文章,並未就此事做出進一步說明。
2 y; A2 `. v) l& ~9 `. D8 o( ~! U
1 I, i) j# v9 q- g8 J昨天,多家韓媒註意到了此事,網絡媒體Money Today截圖了推特上不少網民回復大英博物館“中國新年快樂”“是博物館就應了解曆史”“為你感到可恥”等評論,並故意帶節奏稱“中國網民恐怖留言回復博物館”。( n( p  l5 E: `/ S
tvb now,tvbnow,bttvb. i) a# M/ \* C" t( f1 M2 D& r( q
而一向喜歡“碰瓷”中國傳統文化的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炯德也變本加厲,發起完全用“陰曆新年”(Lunar New Year)代替“中國春節”表述的網絡活動,試圖抹去“中國”二字。
3 c4 C' ^! @  Y7 j& Ewww2.tvboxnow.com公仔箱論壇5 g4 G2 z4 n! q
他鼓吹,中國的春節翻譯成英語叫Spring Festival,而如今人們過的春節,英語是Lunar New Year,二者從由來到意義完全不同。此外,他還故意顛倒黑白宣稱,中國網民說春節起源於中國沒有根據,是想把韓國的優秀文化“據為己有”,他將“糾正”中國網民的看法。
2 Y. i( j, |# C  E3 p
3 n$ v1 O8 S/ p; y& E公仔箱論壇眾多網民在其社交賬號下留言,並寫道“中國新年快樂”“中國新年,祝你快樂”。- G! b7 u  v7 t% ?- ~( R. W9 Z

* I. g" r( v$ O" Z- y
* p% x: E- f8 b. R) D7 Cwww2.tvboxnow.com今天,徐炯德將上圖發至個人社交媒體,並稱自己遭到了中國網民的惡意留言。而包括韓聯社、東亞日報在內的多家韓媒也火速發文稱徐炯德遭遇中國網民攻擊。1 s- s2 l! M$ K/ ]* D  A, l: I

$ X5 ~% m9 C. H& x而朝鮮日報甚至“點名”了聯合國發布的中國農曆兔年生肖郵票,稱正確的春節應該翻譯成Lunar New Yea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N: f! ~/ o) ~) w& E9 h' c

( f+ Q8 I2 F+ d公仔箱論壇
7 c# q! p2 a8 t: d/ \1 jwww2.tvboxnow.com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據新華社報道,中國上古,有春節,但不固定。《史記·曆法》記載,秦朝十月過年,周朝十一月過年,商朝十二月過年,周襄王還鬧出過閏三月來。這要從中國人時間概念的形成說起。3 e0 Q1 j0 v4 }( ~& F
0 \. y4 W4 q+ {. l- ~
陸遊詩雲:野人無曆日,鳥鳴知四時。《後漢書》說,人見鳥獸孳乳以別四節。可見人類早期,曾以候鳥南飛等動物活動規律來掌握時間。公仔箱論壇2 G) J% `: l8 t. r6 ]( g3 j0 M2 s* E
www2.tvboxnow.com0 Q: ~) ^. g1 D. ^( T+ V# x8 b
在此基礎上,中國人開始馴化自然。甲骨蔔辭:今歲受禾,弘吉。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蕭放教授曾撰文指出,“歲”在甲骨文中像一把石斧,而“年”起源於農作物的生長。“年”字上為禾,下為手型的千。段玉裁《說文解字》註:年,谷熟也。《谷梁傳》曰:五谷皆熟為有年,五谷皆大熟為大有年。從跟從鳥獸,到總結作物,農耕文化陶冶出中華文明的曙光。
/ ]; e( u0 x0 z7 O" c: y%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h& N, F& R5 j* \5 y  A先人不斷總結,不斷超越,通過改善自然條件,獲得“水旱從人”“一年多熟”的農耕大發展。此時,再跟從鳥獸,跟從農作物生長,就顯得刻舟求劍。
; \6 K4 H6 d; n' X# a9 ntvb now,tvbnow,bttvb
4 }" n( f8 {6 n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時這個矛盾已經非常突出。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及太史令司馬遷聯名上書:“秦之曆法延用至今,曆法已經壞廢,宜修改正朔。”在司馬遷等人上書那一刻,整個中華的學術界已為著改曆目標,默默地奮鬥了若幹年。漢文帝時,就已證實十月過年不符合實踐,但無力確立新的體系。公仔箱論壇, z1 b5 C% W' q% a' {& {2 D+ g
tvb now,tvbnow,bttvb6 M+ E* N8 g5 Y) }6 r& d% h
四川閬中人落下閎被征召到長安,授官太史待招,參加改制立法,負責對所有測量結果進行運算總結和編制。經比較,落下閎等人編制的曆法因測量精準,被漢武帝正式頒布試行,這就是史上著名的《太初曆》。
  x4 O" {0 R+ {3 o: ^9 Ftvb now,tvbnow,bttvb
5 N  I4 J& h8 ~; Y9 Z《太初曆》一改顓頊曆以十月為歲首的規定,向前擊穿了商周的規定,直接承襲夏曆,恢復了正月初一為歲首。《太初曆》還確立了閏月和二十四節氣,依照春夏秋冬的順序,使農事與四季相吻合,從此四季分明,讓百姓都能掌握農時,解決了種莊稼的大事。www2.tvboxnow.com- [+ ^4 F/ r) K* X* _. ?5 Y

) }9 [" U  G# G; @" c( x( U( C2 O公仔箱論壇也正是如此,中華民族才從國力上真正強大起來,保護了遠古文明的傳承。以春節確立為代表的《太初曆》,堪稱中國科學史上的萬裏長城。春節定在正月初一,中華才算是真正地融為了一體。此後若幹次改修曆法,只是修正,從未脫離《太初曆》框架。時至今日,我們身邊不少人也還習慣於用農曆計時。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