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h4 }, d0 z. t2 _( K" ^4 j陶博士建議,要防止A柱導致的交通意外,首先是要司機警惕盲區的存在,司機要嘗試扭動他的身體和頭部,去觀察A柱遮蔽的位置究竟有沒有行人經過。當然,司機駛經一些高危位置,宜將車速收慢,騰出更多時間去應對前方可能出現的危險。 + t$ t- |3 Q6 B. R& k) u" t- F9 f0 c g 心理專家:創傷壓力多源於交通意外公仔箱論壇9 l" r! |. i- I% F" ~; s! a
" Z. ~% [/ J$ y- {3 e$ U+ |tvb now,tvbnow,bttvb & L2 A8 `- M) g- M! c- a% k交通意外當中,最嚴重後果是喪失寶貴生命。就算沒有性命危險、身體創傷最後可以完全康復,但心理上的創傷都可能一直纏擾下去。(資料圖片) / ]5 R9 [5 E* S, K8 ?7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www2.tvboxnow.com4 w8 V, Z5 p s+ c3 m $ S3 w; j7 ^2 E# W. `/ btvb now,tvbnow,bttvb警察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麥詠芬表示,研究發現創傷事故中,超過一半跟交通事故有關,並可能引致創傷後壓力症。3 R; O1 x- M: m-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o+ X! c1 }- N& S& I! E www2.tvboxnow.com$ \ t% M, e5 S+ p/ n" h0 L
創傷後壓力症的徵狀,包括事主很容易會想起那件壓力事件,不由自主經歷意外當刻的情況。(網上圖片) 9 y# K2 H* p( r Itvb now,tvbnow,bttvb , e6 H( W- ]! K9 I4 {8 v , t# x0 f$ c( K! r7 C5 R( ^公仔箱論壇事主亦可能產生逃避反應,不想再去事發現場或相關環境;一些煞車聲,甚至只是看到路上的車駛近自己,都會有很大情緒反應。(網上圖片)www2.tvboxnow.com6 `. y8 h8 l$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2 @+ v c8 i! l+ w1 K- E( W5 ~9 G ) R8 x* ~. a0 Y- r' s# v6 K3 r
長者經歷交通意外,就算無礙性命,但精神壓力往往更大。 # z% H r( M7 f* z ! X1 l0 @- T8 @5 ^www2.tvboxnow.comtvb now,tvbnow,bttvb: p7 I7 b2 P1 h) H+ X% n. [
當長者他們帶著小朋友的時候,通常傾向守規則過馬路。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a" \$ F) _! h5 Q# k' ~# [% ~
! J/ r. L' z+ f( t" `3 \公仔箱論壇 3 O6 I) Z0 y3 F& b4 Rwww2.tvboxnow.com12月開始,警方再度進行全港性大型執法行動,票控違例行人和司機,最高罰款港幣二千元。(資料圖片)公仔箱論壇; K* r2 L7 V" ]/ p* l R( X: w2 G
% J/ { k4 B* P5 t4 V; q6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交通意外當中,最嚴重後果是喪失寶貴生命。就算沒有性命危險、身體創傷最後可以完全康復,但心理上的創傷都可能一直纏擾下去。警察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麥詠芬表示,根據2019年一份關於香港創傷壓力的研究,發現創傷事故中超過一半都是跟交通事故有關,並可能引致創傷後壓力症。 % Z% T! |7 @/ e( b$ T8 N+ x) o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t k; Q* A1 X5 S% f
麥詠芬解釋:「創傷後壓力症的徵狀,包括事主很容易會想起那件壓力事件,不由自主經歷意外當刻的情況。事主亦可能產生逃避反應,不想再去事發現場或相關環境;一些煞車聲,甚至只是看到路上的車駛近自己,都會有很大情緒反應。」tvb now,tvbnow,bttvb3 n. N3 f% N, {! D% m
& S h% E- h c
長者在意外中受傷後,康復期較長甚至較難完全康復,令他們擔心影響將來日常生活及自我照顧的能力,因而產生抑鬱、焦慮的情緒。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b2 f! z' b% T/ S K- b
8 R( u1 v: l% P- Mwww2.tvboxnow.com其實市民之所以亂過馬路,原來都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麥詠芬指,「心理學裏面有一個現象,叫樂觀偏見。我們很多時候會認為一些不好的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機會率是很低的,好像亂過馬路,我們知道是有危險的,但仍然覺得我可以亂過馬路,過份樂觀、過份自信,覺得自己行得夠快,或者我過了馬路這麼多年,已經很有經驗,可以快過車輛駛來,結果意外就是因為這樣發生。」7 g: \% J3 G. T
tvb now,tvbnow,bttvb5 z+ i; s( |1 |- a3 j" p
因應長者涉及行人交通意外較多,麥詠芬呼籲說:「我們留意到,當長者他們帶著小朋友的時候,通常傾向守規則過馬路。如果保存這份心意,即照顧好小朋友這份安全意識,來照顧自己安全,相信意外可以大大減少,亦不需要家人再為你擔心。」; P* g7 B1 n2 L L.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