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中國學界何時能惜「名」如金

中國學界何時能惜「名」如金
1 F& C: X! C0 F' U* Q- W& c, J公仔箱論壇* H9 ~: }2 Q; R

* k# I$ @* e4 m% L2 Atvb now,tvbnow,bttvb因寫作《貨幣戰爭》一書一砲而紅的中國知名財經作家宋鴻兵,在山西太原演講時,疑因曾為全球最大稀有金屬交易所——雲南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站台,而遭部分投資損手的人士圍攻。隨後又有消息指,知名經濟學家郎咸平同日在上海因同一原因遭投資者圍堵。事件不僅暴露中國不少投資者的非理性,同時也引出另一嚴肅話題:面對熙來攘往的功利世界,學者如何做到自清?更進一步說,中國學術界又如何保持良心?tvb now,tvbnow,bttvb6 ~7 D0 J2 G( x: d2 k6 @
www2.tvboxnow.com3 Q( x- `4 G, C8 Q' b5 i
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早前爆煲,造成中國各地約二十萬苦主的四百億投資血本無歸,擾攘數月卻未見雲南警方立案。近期不斷有苦主到北京、上海、昆明等地請願,宋鴻兵與郎咸平十二日分赴山西與上海出席活動時,遇上的正是這些苦主。
) A. P, n; K- m" g0 f% g; y$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j2 n% a2 F/ H2 A# s
由於宋、郎兩人都曾在公開場合發表相關演講,在場受眾頗多,相信要釐清兩人當時演講的內容是否涉及為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站台撐場,並不十分困難。隨着事件的逐漸發酵,他日真相自會漸漸浮出水面。但無論如何,眼下此事對宋、郎這兩位在中國經濟學界有頭有臉的人物來說,已然構成了名譽上的衝擊。舉辦論壇或者某某峰會、研討會、推介會,請來各路專家捧場,是這些年中國金融界、企業界流行的做法。明裏說是為各方人士提供一個腦力激盪的平台,其實自然少不了主辦方藉專家之名擦亮招牌、廣結人脈或者直接推介產品的用心。這一做法原本無可厚非,但經濟大潮湧動之間,其中難免出現嘩眾取寵、華而不實,甚而「掛羊頭賣狗肉」的主辦方。在此情況下,那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專家、學者、教授,若只知不辨良莠地埋頭接受邀請,看在報酬豐厚的份上忙不迭地為之抬轎、扯旗,自然就得承受有朝一日被人詬病、顏面掃地的後果。如若抬轎抬得過火,身陷其中難以自拔,惹上官非也並非無可能之事。

7 t) [% e- |% w2 Q# Y1 N0 htvb now,tvbnow,bttvb: E  h( L% e! Q& x
掘金大潮衝擊之下,莫說像宋鴻兵這樣暴得大名的後晉者難以抵擋名利誘惑,就連那些所謂的學界權威,又有幾人能夠謹守學術尊嚴,遠離名利的喧囂獨善其身?
! {. @6 x) R/ G! v' d& \) o, l
www2.tvboxnow.com3 C! ?' c% J% k3 Z2 N- Q% h8 F0 j
上月北京大學公告宣布撤銷「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的決定。這一研究院當初是在中國經濟學界泰斗級人物倡議下開設,近來卻數度陷入違規募捐的糾紛中。開時如百花著錦,關時如炭燼火滅,這些年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的歷程公眾並不盡然知曉,但至少其雖頭頂泰斗的大名,卻並未盡心盡力於研究民營經濟,故而難逃被撤銷的結局。

$ A/ W% {* `8 X  T7 m' P5 v6 z) C- g# Mwww2.tvboxnow.com
4 e! x  S) a- I- Q
珍惜名譽、愛惜羽毛,不僅是學者治學的美德,更應是基本的行為規範。然而如今中國的學術界,遭社會質疑能有幾人能清高自持,將學術名譽與學術良心視為治學的根本?
公仔箱論壇& u5 U, R* P" E- W( L% K0 a6 Y
tvb now,tvbnow,bttvb9 Q6 G, p( a0 n3 \
曾幾何時,各大名校忙着開辦總裁班、MBAEMBA班,只要有權有錢,文憑信手拈來不說,更可以藉着讀各類班的名義廣交校友,為日後開拓更廣闊的錢權交際圈。教授一邊隨意應付日常教學,一邊忙於謀取科研經費、搞課外兼職或進行有償演講;普通老師也藉機開辦補習班、忙於通過各種關係評職稱、發論文,這些都是高校裏尋常的「風景」。更有甚者,有的所謂知名專家、學者,公然以學術研究等名義為某些企業或機構的污行「漂白」,像毒奶粉、有毒食品橫行期間「多少份量以下吃不死人」之類的奇談怪論,實在令人不得不質疑其良心何安、居心何在。
tvb now,tvbnow,bttvb! Q& D, a/ C- p( ?# R6 |3 z
. h1 t+ W) n! \0 @; B9 d
前不久,中國工程院在今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後,專門致函新當選的院士,直指院士並非「萬事通」,提醒他們嚴於自律,不要兼任不能盡責的職務,避免參加與專業無關的評審、鑑定、諮詢等活動,正是維護院士尊嚴、導正學術風氣的必要之舉。像這樣的要求不應僅專門針對院士,更應成為知識界共同遵行的行為操守——這是公眾對中國學界的疾迫呼聲。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