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 點只電視咁簡單?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5 s H4 o! m- p
* k! q! m: i; ]" O+ r1 n9 S
7 t% G1 {3 N: z) x*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u- D& k( M5 e* QNam June Paik, TV is Kitsch, 1996
+ I9 D% ?/ ?% a7 nwww2.tvboxnow.com
+ X8 C9 t9 o+ ~: u( l& j- e" N# d我已經很久沒看電視了,但香港電視發牌風波卻讓我重新關注「電視」,並且,跑到政府總部,參加「看電視」的活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n0 H9 x, k( l9 W. q) v% T
批判電視、大眾媒體、流行文化的理論有很多。 Theodor Adorno 批判文化產業及其中的大眾媒體,包括電視,令觀眾成為被動接收者,鞏固資本主義當道的價值觀。 Clement Greenberg 稱流行文化,包括電影、電視等所有容易為大眾消化的文化產品,為 Kitsch ,批評其為一種「假文化」,是「真文化」的替代品,簡單來說如即食麵是正餐的替代品。 Guy Debord 描繪的景觀社會,當中很主要的一個元素便是大眾媒體,例如電視,在這人人眼球追逐景觀的社會,人們往注重表象多於真實。
1 y3 F; H) ?( z3 R( X+ ltvb now,tvbnow,bttvb
/ Y/ W+ u6 _. { ~3 ~: T#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當然,在現實中電視、廣告也確實深深嵌入消費文化,如區家麟所言,你看電視的同時,你在被銷售。www2.tvboxnow.com7 w( |& z: X$ V( V8 c
tvb now,tvbnow,bttvb- l4 J/ H2 w$ Y/ ^" [& | J* D
一個 TVB 讓人失望透頂,一個亞視存在等於不存在,再多三個電視台,能讓電視由 Kitsch 、 Spectacle 變成刺激觀眾思考、鍛鍊批判思維、反省消費文化?維基很闊綽,大手投資,製作很有 heart ,但不會改變得了「電視」流行文化的上述特質(天啊,維基和港視人應該不會知道我在說什麼)。
* N6 s2 h; b* K4 Vtvb now,tvbnow,bttvb2 A. \# r( r4 X* K9 {2 J
甚至,兩年前投行瑞信已經有分析員預言,美國五年內(由兩年前計起)電視會死掉。越來越多人改為上網、用智能手機接收訊息——無論是文字還是視象。其實 Debord 所描寫的景觀社會,在互聯網滲透生活的今天已經過時。至少,那已是另一種景觀,人不是集體在同一空間看共同看同一個螢幕,而是不同人在不同時/空,看自己的電腦/智能手機,而且似乎作為個人多了些選擇(不知是否只是假象)。在香港,電視的情況似乎未及美國嚴重,未知是否落後於人,會否只是遲早的問題。tvb now,tvbnow,bttvb, f* J* ?9 b: S5 l' f# p
1 U b; ^( |8 \$ d7 L: n' y然而,我還是去了政總參加集體「看電視」。因為,整件事雖因電視發牌而起,其意義卻已遠超越「電視」二字。甚至可以說,「集體看電視」五個字,關鍵詞不是「電視」,而是「集體」。tvb now,tvbnow,bttvb8 s& A3 ^1 }+ E. l; `7 k9 t) k/ Q8 d
關鍵在於此事引起眾人的共鳴。發牌的不公反映政府的 dysfunction ,也令港人覺得核心價值受侵犯。說來也是一件神奇的事,電視風雲在香港產生一種凝聚力,也讓港人乎企圖通過對港視的支持,尋找或已遺失的核心價值。tvb now,tvbnow,bttvb( G0 ^2 y, I5 P, M+ U
# i6 H! h/ t: {7 T1 c+ Nwww2.tvboxnow.com上述批判流行文化的理論,作為對資本主義社會、消費文化的反省很有用,但我有時覺得,這些理論不完全適用於香港。例如 Greenberg 說流行文化只是「真文化」的替代品。什麼是「真文化」?除了精英階層 high culture ,對於大眾來說,那是源於鄉間的 folk culture 。而根據 Greenberg 的說法,流行文化是城市化以後,人們由鄉下搬到城市,漸而出現的用來代替 folk culture 的替代精神糧食。
# c) d- _% M5 n q* H! {5 E公仔箱論壇
0 @2 j) e' Y1 r4 C$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但觀乎「香港」,這前英國殖民地,有什麼公認的 folk culture ?若有人說,香港本土的「真文化」,其實是流行文化(港產片、電視劇、 Canton Pop …),我覺得不足為奇。我很記得一位曾經任職西九(非表演藝術或視覺藝術部門)的朋友對我說,對於西方藝術他沒有什麼感覺,作為一個「香港人」,他最喜歡的只是漫畫、唱 K 。' P8 n8 T: ?5 q: g z" K
: \! o$ v2 q. o# q1 p5 ptvb now,tvbnow,bttvb當然港產片、電視劇、 Canton Pop 不是沒有值得批判/反思的地方,但當中的一些作品,若能凝聚大眾的注意,引起廣泛共鳴、討論,而不僅僅是因為內容顯淺易懂容易消化而一時吸引眼球(一個粵語詞彙能夠頗傳神地描述這種作品︰「霎眼嬌」),是值得留意的。公仔箱論壇6 s) e% s1 g4 W- f0 L3 F) G
公仔箱論壇( [$ _: O8 z6 v% \0 [/ c
維基說自己只想搞娛樂,不搞政治,又叫政總諸君回家休息以留力,他自己其實已不知不覺間捲入一場民眾運動,而且是一場自發性尚算頗強的民眾運動。重點已不是王維基是否要「領導」這場「運動」,或從中撈取政治資本,重點是,即使王維基不在,仍有人參與運動,重點是在這個凝聚過程中尋找價值(例如這次經常被叫喊的口號之一︰「公義」)。www2.tvboxnow.com2 W6 x; a% C( R0 g. i) S1 w' K( K
- j. x6 m3 z0 H!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兩點要注意︰一,曾志偉錯了,他說藝人不應「煽動」人上街,他低估了市民的自主性,他不知道,有些人上街不是被其他人「煽動」的。二,政總集會當中或有些「左膠」行為引起一些人不滿,我認為只是小事。)
3 h1 N5 w; V& `5 W: A+ j% P/ r3 r2 e ~
往往在這種民眾自發性較強的事件中,真正容易看到有創意的東西,例如市民自拍員工證撐港視,又如「半澤直樹」短劇。整件事,最重要的重點已不是電視,而是民眾藉此發出的聲音。
4 u8 N7 f* `1 H7 p+ b: g# Q& ^+ fwww2.tvboxnow.com某些人或會認為香港本土流行文化「低俗」,舉個例,香港的「藝人」也被稱為 “artists” ,有人會認為這對於那些非為迎合大眾口味而創作的藝術家不公平,因為他們往往要付出更多,其創作路途也許更艱辛,應比這些以吸引眼球為主(「作品」很多時可能只是「霎眼嬌」地 Kitsch )的娛樂圈明星層次更高。對,很多明星的東西確實很 Kitsch,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他們或有好東西。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9 N* B8 q7 k! q
: N( f* l$ q; D發哥出聲回應電視發牌事件︰「有需要宣傳香港時,就搵藝人畀光環佢哋,但又唔畀機會藝人,對個行業做咗乜嘢?」我看到的關鍵詞是︰「光環」。在香港,明星有「光環」,如在歐美,藝術家也有「光環」,而且受大眾歡迎程度不亞於明星在香港。發哥的「光環」與 Van Gogh 的「光環」,要我揀,我揀發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