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政府如何說服市民承擔更多?

如果連「追落後」都做不到,政府似乎沒有可能壓縮經常性開支的增長,增加經常性收入便變成了一個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公共收入的覆蓋面擴大,擴闊稅收基礎,是增加政府經常性收入最穩妥的方法。世界上很多不同的地方,都有開徵銷售稅。理論上這是稅基最闊,也是相對穩定的一種公共收入來源。但說要加稅又談何容易?這個議題香港政府曾經一再大鑼大鼓的搞個公眾咨詢,最後都只能繼續煲冇米粥。特區政府有條件重新把這個議題提上議程嗎?財政司長發出的信息是不是一個試探?這些還有待觀察。但今年財政預算案在派錢與否這個議題上的態度轉變,或者香港人如何看待政府派錢,也可以從側面折射要在香港重提開徵銷售稅會是如何艱鉅。


) V% J6 S7 ^; i1 J, k3 Dwww2.tvboxnow.com公仔箱論壇, C* x" i2 v7 N4 d0 i/ d
( s3 p4 n  c- i5 P9 P- i
                                                                                        tvb now,tvbnow,bttvb  r0 }2 H6 f. v5 J3 e9 ]

( @, z: b( T% O* ?6 h+ o7 N, h8 T
2011年時,當時的財政司長曾俊華向市民派錢6,000元。有錢派大家當然高興,但有保留的也不少。很多人都覺得政府就算有財政盈餘,都應該把錢用在長遠對香港有需要的項目上,就連一些民主派政黨及傾向較為民綷的組織都有這種看法。這也成為自那次之後政府拒絕回應派錢訴求的一個主要論據。政府無區別的向人民派錢,確實不能算是一個善用公共資源的好方法。


/ J6 {' c0 k! i3 _/ _" G3 e9 [8 Q公仔箱論壇
5 [: A5 X1 {$ C) \. [! `tvb now,tvbnow,bttvb

www2.tvboxnow.com6 l, m2 B7 {3 P# F, ]
但現實的情況是近年要求派錢的呼聲不斷高漲。其中一個頗為明顯的原因,是大家都對政府失去了期望,認為政府有錢都不會做一些對市民長遠有意義的工作,那倒不如以分花紅的方式派錢,讓人人有份即時攤分。今年預算案公布前夕,都已經可以預計會出現財政赤字,但要求政府派錢的呼聲卻是一面倒。這是一個很負面的訊號。要求財政攤派是對政府失去了期望,反映了政府的施政失效及失去公信力。值得政府擔心的是要求政府派錢會成為一個年年都需要面對的民意訴求。在這個前提下,政府憑甚麼要求市民承擔更多?政府憑甚麼再開展對銷售稅的討論?  

三分天注定 !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