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3 l4 h; [/ f' j) A% D7 |, t; {- L9 q. y. N+ T
大陸人氣飲品店「喜茶」在港開分店,一條長長的人龍引起網上激烈討論。這些言論大概可分為三類:一、排隊的都是大陸人或「新香港人」,「真港人」不會飲;二、香港人的核心價值,除了返工,就是排隊;三、收錢排隊。第二種言論在過往多年都得到驗證,這裏不詳述。至於第三種言論,大多是引用大陸網媒「看看新聞」去年中的調查報道,包括喜茶在內的商戶已作回應。至於香港新店則沒有具體證據,有待各傳媒機構發掘。筆者更有興趣探討第一種言論,及由此引起之身份認同的討論。
0 u) ~( z1 w( F& s/ z/ |www2.tvboxnow.com
: L& s# h: E, L5 U8 [( _" kwww2.tvboxnow.com不少人指出,除了「新香港人」,「真港人」不會排隊買喜茶,買的就是「港奸」。但仲甫穿梭兩地,每次經過這些店舖外,排隊購買的不少就是操流利港式廣東話的香港人,買到後便在社交媒體上打卡。同時,一些介紹「食玩買」的facebook專頁每當有介紹深圳商場的帖子,也會有大量用戶留言、轉發。事實上在過往一年,每逢周末便發現有不少香港人北上深圳大大小小的商場。而那些facebook專頁,更是連一些以往位處關外的商場也推薦,連深圳本地人都摸不着頭腦。這種周末北上的現象更有上升趨勢,在深圳的各大口岸,周末辦理啟動回鄉證自助過關的人龍在近月出現。
: y4 v5 e9 G g" T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l5 s" `; ~9 j; C7 K9 R; b
筆者沒興趣為喜茶說半句話,更厭惡排隊。要談的是這種基於產品是大陸品牌,然後便作出「真正香港人就不買或不用」的判斷。這種思維方式,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例如,大陸久不久便出現罷買日貨、美貨的運動。實際上,這些言論是罔顧有部份港人愛喜茶、周末會北上消費的事實。這點,在過往支付寶、微信支付,到最近的抖音已經多次「炒車」。
3 m2 w/ Q1 w7 b$ x5 \# e6 j7 B* l& Ytvb now,tvbnow,bttvb
1 @2 T2 \7 Z' l; Y& g0 Otvb now,tvbnow,bttvb抗拒認知易造成誤判- x8 l7 |, E# b/ E5 l" B% O- _) ?& j
其次,建基於這種將牌子來源地與身份認同連結,再賦予族群區隔意義所引起的是抗拒認識來自各地新事物所造成不可預計的危與機。近年,流行的一種言論是:發生在深圳河以北的事便不關我事。這種想法難免產生對各大現象的誤判。例如,假定抖音只是大陸人、「新香港人」的玩意,便會忽略到短片已成各地,包括美、日在內年輕人的新社交方式,以世代劃分似乎比地域更準確。至於移動裝置付款更不用說,不止北京、上海,倫敦、新加坡、高雄已經或陸續接受各種電話入閘乘地鐵的方式。很多被認為只在大陸流行的事,在世界各地可能早已存在。+ `: Z7 i. _$ V6 U( H: W/ V" p) e
. n1 w4 F9 H7 W# F
或許我們要放下基於原產地不是好就是壞的判斷。中國太大,以深圳為例,你不能因到過幾個新建的商場,喝了幾杯喜茶,便說這座城市發展得很好。只要你多走幾步,不少商場旁的城中村,已是另一個世界。又例如,龍華三和人才市場也是屬於深圳。日本NHK就不曾因為是鄰國的事不理,到當地了解造成「三和大神」的原因,討論經濟高速發展所造成的貧富差距、留守兒童問題。我們也不能因看見書店越開越多,以為出版業處於盛世,而忘記出版業界正為書號減少及審查而煩惱。
8 ?" Q+ `; t5 K$ ?1 s: B$ rwww2.tvboxnow.com
9 G/ t3 @) `# {, d6 F0 u+ n& kwww2.tvboxnow.com總而言之,簡單將品牌來源地拉上身份認同,忽略事實,只會令我們作出誤判。假設你是一位台式奶茶店的老闆,你會拒絕了解那些排隊購買喜茶顧客的特徵嗎?抑或,只是一句「收錢排隊」就能說服你?推而廣之,近年來的兩地關係,正如喜茶現象一樣,萬事簡化為身份認同問題,我們可能連最基本的事實也弄不清,更遑論作出應有對策。
5 r7 `. y' L. T# A8 Utvb now,tvbnow,bttvb
) i# o* R1 B7 V% u+ J$ E8 V- g公仔箱論壇魏仲甫8 _$ d) s8 W: Y5 n0 m+ l
居深港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