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吳小保/跨族群與跨語言

提出跨越語言,其目的不在於否定國語,而是要避免國語過度地壟斷權力,並關切其他缺乏流通的語言,爲它們尋思出路,找到安身立命之處。今時今日,馬來西亞深受族群政治的困擾,並加劇民主轉型的困難,但我們在倡導「跨族群」時,如果過度強調「互相瞭解」、「團結」、「共識」等目的的話,無疑是向語言「量」的價值傾斜,忽略「質」的價值的追求。
, `. k6 s) Y# L  y& U今日我們談跨族群,似乎是個毫無疑問的概念,它需要的是行動,不是更多的討論。事實也許不是如此,例如當本國華社談「跨族群」時,爲何總也意味著跨語言文化?進一步地問,各群體對「跨族群」是否有同樣的想像?3 a) v- S2 b. o- p9 m, j; ^
顯然,在本地由於英語與馬來語的個別因素(如國際語言、國語),對該語言使用者而言,跨族群並不必然就需要跨語言,因爲該語言就是個多族群參與的文化場域。反之,華語乃至其他語言社群,跨族群的同義詞就是跨語言。
; p5 n  R5 Z0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種對跨族群的想像差異,說明了各語言之間的權力不對等,特定語言被賦予了跨族群能力,其他則否。於是,很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順著現有的格局去跨族群,必然會致使社會的動力過度集中於特定語言,並導致其他語言被邊緣化。www2.tvboxnow.com9 [5 f: ]* ?8 n
鼓勵相互學習語言
& u3 ^6 v' k6 P5 Q+ a猶有近者,演變至極端,當跨族群成爲政治正確時,也意味著一切非跨族群的都是不正確的。在此情況下,使用華語、淡米爾語等其他缺乏在地普遍性的語言,很可能會遭致有心人的質疑,因爲這些語言都無法跨族群。
2 P+ f  _+ Y- ]  C8 `* X9 }公仔箱論壇因此,我們有必要爲這些邊緣語言尋思出路,避免其在一片跨族群洪流中被淹沒,從而在公民社會蓬勃發展的當下失去價值。要達到這個目的,有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我們必須努力地改變現況,另一方面則爲此「改變」提供正當的理由。
; X+ ?: C& b" a- g; Ctvb now,tvbnow,bttvb所謂改變現況,指的就是在當下我們不得不受限於客觀條件,藉助英語和馬來語來跨族群的同時,也應該打造各族群互相學習對方語言的良好環境與條件,讓各語言的社會實踐都可找到多族群的蹤跡,屆時無論我們使用任何一種語言,其實都是在跨族群。換句話說,我們其實是在提倡「跨語言」,透過多語言的跨越達到跨族群。. \1 g( M' r" ~
很顯然地,跨語言跟跨族群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對於任何一個群體而言,都指涉著同一個想像與認知,即大家平等,都必須「跨」。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假設在未來,國內各語言都成爲多元族群的文化場域了,這種透過「跨語言」來達到的跨族群,跟前述提到的透過普遍流通的語言達成的跨族群,是兩碼子事。
  W) K$ r3 x) v# N1 p6 z4 A5 Swww2.tvboxnow.com
% m- `, I/ c4 _2 S! @/ F! jtvb now,tvbnow,bttvb爲語言尋安身立命之處tvb now,tvbnow,bttvb; M- {9 S4 h6 h* g) p* d( j
透過普遍流通的語言,達到跨族群目的,從理論上來說可以覆蓋全體公民,但是跨語言的跨族群,儘管我們可以設法加強個別語言文化之間的互動,産生更爲緊密的關係,但依然是個劃分成不同語言/文化群體的格局。在此情況下,我們爲何堅持選擇後者,拒斥前者?www2.tvboxnow.com" e, `/ ^, ^" t: S6 @4 j6 E
其實,我們並沒必要把這當作二選一的問題,因爲我們是可以同時兼有兩者的。也就是說,我們並不否定,在處理特定議題時,經由大家的默契而接受在地普遍流通的語言來溝通,就現況來說,這是指馬來語/國語。
2 [+ X1 V6 S- j, J( c3 I提出跨越語言,其目的不在於否定國語,而是要避免國語過度地壟斷權力,並關切其他缺乏流通的語言,爲它們尋思出路,找到安身立命之處。
* ^/ `5 f: ]1 D3 \- @) otvb now,tvbnow,bttvb就此而言,我們進入第二個工作:跨語言的正當性何在?這得從語言的價值談起。粗略地說,語言可分成「量」和「質」兩種價值。語言「量」的價值,指的是語言的「普遍性」,因爲一種語言有多普遍,原則上可以透過量化得出答案。語言「質」的價值則否,它無法透過科學方式來驗證,因爲它是抽象的內涵,如文化、知識、歷史與傳統等。
  t1 h2 `/ N, G) V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語言?答案是,我們必須同時兼顧語言「量」與「質」兩方面的價值,方爲之全面,任何偏向於「量」或「質」的做法,都有可能是偏頗的。www2.tvboxnow.com# o( R$ Q( r( o% f$ Y" [( ~' K
勿忽略語言內在價值tvb now,tvbnow,bttvb% r" k/ ~" o9 n8 K2 M
國內討論語言的問題,長久以來都傾向於肯定「量」的價值,忽略「質」的重要性。以「跨族群」爲例,當初人們爲何有「跨」族群的構想?在國家獨立初期,不同族群之間互不相識,因此就理所當然地提出了跨族群的要求。1960年《馬來語月刊》第二期刊登的一篇文章,很能夠說明當中的問題:
3 u' Z! F2 F  n" @( ~6 Q9 U% Q
「……在墨迪卡的時代,在我國兩大民族正在加緊努力建立一個文化與一個國家的時代,若是兩大民族在文藝的圈子裏還在搞分裂,當然會造成甚大的損失,並挫敗了我們努力爭取團結成爲擁有一個文化的統一的國家。tvb now,tvbnow,bttvb3 Q; X5 o( I/ x' O; |) O
馬華文藝與馬來文學的分家,與把各族的文藝緊閉在本身的語言障壁中,將會減少兩大民族的互相瞭解,並使我們朝向一個國家與一個文化方向的爭取團結的努力緩慢下來。」  h& k2 F+ O+ J/ v9 P9 O7 A
(Ismail Ahmad, Tembok Bahasa Harus Dihapuskan,魯白野譯;《馬來語月刊》第二期,頁7;引者強調)
公仔箱論壇7 t$ T0 j# w! C8 _$ X
Ismail Ahmad在後文建議以「翻譯」爲暫時的手段,拉近華巫兩族的關係,並在國語普遍化後,倡議大家以同樣的語言來創作文學。
% F) J4 e. r! v5 m( }何以語言會被視爲「障壁」?這思路無疑就是只肯定語言的溝通功能,注重於它的普遍性(「量」的價值),藉此達到「互相瞭解」、「團結」的目的,語言「質」的內在價值隻字不提。tvb now,tvbnow,bttvb, N# E3 y" z2 j
在今時今日,我們明白馬來西亞深受族群政治的困擾,並加劇民主轉型的困難,但我們在倡導「跨族群」時,如果過度強調「互相瞭解」、「團結」、「共識」等目的的話,無疑是向語言「量」的價值傾斜,忽略「質」的價值的追求。
( O$ n. P& Q  O5 fwww2.tvboxnow.com瞭解這一點,那麽我們就必須從過去主流的跨族群論述中走出來,探索其他的可能性,把被忽略的語言「質」的價值表現出來。
9 b+ z7 V/ n' @$ S8 g打破障礙,拓展視域tvb now,tvbnow,bttvb' V# X6 F$ r6 X' y
在此基礎上,我們必須追問:爲何我們要「跨越」?除了「打破溝通的藩籬」,「跨」所蘊含的意思也可以是跨越、衝破某種加諸於我們身上的枷鎖,我們之所以要衝破、跨越它,因爲它局限了我們去實現我們可以追求的理想。這個枷鎖,可以是族裔文化、語言文化、意識形態等,它們在我們成爲人的過程中,塑造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規範並局限我們的行爲與思維。) S/ M3 R2 ~3 ?& ^* e6 y
因此,「跨越」作爲方法,就是讓我們涉入不同的世界與價值體系,掌握至少兩種「視域」,從而有可能打破枷鎖,超越自我。
3 {- O1 \+ h) z8 s- f6 H  Atvb now,tvbnow,bttvb前文提出「跨語言」的主張,其政治目的當然是爲了挽救逐漸被邊緣化的弱勢語言,但除此之外,也是希望要避免忽略語言「質」的價值追求。強調不忽略語言「質」的價值,因爲每一種語言背後都是一整套獨特的解釋世界的方法,特別是它甚至承載了對特定製度的理解與共識,也因此也決定了該語言使用者與世界和社會現實的互動方式。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7 p" t3 X) s& V* f' Q5 U/ T
如果我們可以跨越語言(在一般情況下,也意味著是跨族群),在理論上說我們可以同時掌握並評比兩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體系,這樣對個體的自我增值是絕對重要的。由個體出發,必對社群、國家乃至世界是重要的。www2.tvboxnow.com" T% L  W; z7 x! h
此外,如果我們強調「跨越」的目的是爲了超克族群政治,強調語言「量」的價值,即讓大家擁有共同的溝通語言,藉此打破族群邊界的壘疊,這當然是重要且必要的辦法。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亦應該肯定語言「質」的價值的作用力。
) g/ P: O% h. ~語言與族裔身份分家www2.tvboxnow.com+ c5 k- M' m; f/ `1 u, A
以前述肯定語言「質」的價值爲前提,一旦「跨語言」普遍化後,也意味著語言與族裔身份的分家,而形成族群與語群的兩種格局。比方說,華語社群(語群)指的是會說華語的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等其他族裔組成的群體,而華人社群(族群)則是指有著各種不同文化特徵的華人組成的群體。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  c  r1 o4 D9 E! L* f, v1 k4 Q8 ]
一直以來,「族群」都是我們個體/社會行動的重要指導原則(「跨族群」就是它的産物),而「語群」的出現,也許可以制衡「族群」這個身份認同。
6 b9 V, w1 w1 y% V* ~$ J公仔箱論壇例如,如果華語社群只是單一族群的文化場域,那麽單憑我們自身的條件,並不容易發現某種言論是沙文主義。但一旦華語社群內有跨語言的參與者,並産生良好的互動,沙文主義將會無所遁形。到時候,超克族群政治的可能性,也就相對地會提高。
返回列表